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文史哲大师
短暂而辉煌的国学研究院
2011-04-08    清华大学新闻网-档案馆 朱俊鹏

字体大小:

  清华学校于1925年成立研究院,只设国学一科,故一般称之为国学研究院,与大学部、留美预备部组成当时学校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部分。国学研究院主张用现代学术观念来治理传统中国学问,主要研究中国经史古学,培养各级学校的国学教师以及终身从事学术研究之人才。国学研究院到1929年结束,在短暂四年中,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

  历史篇


  国学研究院创办

  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就提倡“用西方科学方法”研究“本国固有文化”,北京大学于1921年创建了研究所国学门。自清华建校之后,屡被指责忽视中国文化和国情知识的研究。梁启超就曾说:“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同时,前期出洋留学归来者也认为“虽把留美作为入清华的目的,可是留美已不是最终目的了”。在学校方面,也是以为中国造就领袖人才为清华教育的方针,并且鼓励学生研究国情。于是,1925年2月,清华开始筹建国学研究院,曹云祥校长请吴宓出任研究院筹备主任。

  吴宓在 《清华开办研究院旨趣及经过》一文中指出:“本校设立研究院之初意,详见曹校长所著《西方文化与中国前途之关系》小册中……曹校长之意,约分三层:(一)值兹新旧递嬗之际,国人对于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后可以采择适当,融化无碍;(二)中国固有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经济、哲理学),须有通彻之了解,然后于今日国计民生,种种重要问题,方可迎刃而解,措置咸宜;(三)为达上言之二目的,必须有高深学术机关,为大学毕业及学问已有根柢者进修之地,且不必远赴欧美,多耗资财,所学且与国情隔阂。此即本校设立研究院之初意。”同时,还提出研究院的研究方法及内容:“惟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而研究之道,尤注重正确精密之方法 (即时人所谓科学方法),并取材于欧美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此又本校研究院之异于国内之研究国学者也。”

  国学研究院教师。上排左起依次为:章明煌、陆维钊、梁廷灿,下排左起依次为:李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 

  总之,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的主导思想,就是要吸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融化阐发以创新,其主要宗旨是 “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重学问不重学位

  国学研究院主要招收对象,除“国内外大学毕业者或具有相当之程度者”外;还有“各校教员或学术机关服务人员,其有学识及经验者;各地自修之士,经史小学等具有根柢者”。学生经录取后,须按期到院,常川住宿,屏绝外务,潜心研究,笃志学问,尊礼教授,并不得有逾越行检、妨害本院之行为。研究期限以一年为率,但遇有研究题目较难、范围较广,而成绩较优者,经教授许可,可续行研究一年或二年。毕业生不授学位,导师不用学位去引导研究生,而是着力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兴趣,使他们能掌握独立研究的能力。国学研究院4年间共收四届,录取74人,实际完成学业68人。

  国学研究院的学生分组不以学科,而以教授个人研究方向为主,在教学上注重学生个人自修,教授专任指导,学生们与教授关系非常密切。而学生在此短期内,于国学根底及治学方法均能确有收获。为造就研究高深学术专门人才,国学研究院特地聘请宏博精深、学有专长的学者前来任教。到1925年秋,国学研究院教职员共有11人,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导师,李济为特别讲师,陆维钊、梁廷灿、章明煌等3位为助教;吴宓任主任,以及卫士生为事务员,周光午为助理员。至国学研究院结束,先后任教的还有赵万里、浦江清、杨逢时、蒋善国等4位助教,马衡、林志钧等2位讲师。

  国学研究院提倡“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和主动精神。

  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教学活动,是通过普通演讲(即课堂讲授)和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师所讲授内容,无不是各自研究之精华,正所谓“出其平生治学之心得,就所最专精之科目讲授之”。每届学生入学后,各教授都要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学生进行学习和选定研究题目的指导,以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 “志向兴趣学力之所近”,去自主地选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研究课题。这种方法启动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主动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国学研究院师生们勤于研究,著述甚丰,成果多发表于自己所办的刊物上。国学研究院的出版刊物主要有三种:(一)教授主编之丛书,比如王国维的《蒙古史料四种校注》、陈寅恪的《大宝积经论》、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李济的《西阴村史前的遗存》等;(二)《国学论丛》,到1929年3月出版共2卷6期,内容除本院教师之著作外,凡学生之研究成绩,经教授会同审查,认为有价值者及课外作品之最佳者,均予登载;(三)学生主编的《实学月刊》,他们本着“经以明圣贤之心,攻诸史以寻治乱之迹。汇百家之学,集万国之观……洽于古今,通乎中外”的宗旨,前后共印行6期。这些学生的著述,受到校内外学人的瞩目。这些大为可观的研究成果及其对我国国学研究的影响与贡献,至今仍令人称道。

  1929年6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正式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的原因甚多,比如失去王国维、梁启超两位教授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校内资源分配冲突,即大学部与研究院之间利益的冲突。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委派罗家伦出任校长。罗家伦在1929年清华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说:“这次毕业共有三班,大学部有八十四人毕业,这是第一次;留美预备部有三十七人毕业,恰巧又是最末一次;而国学研究院的同学,这也是最后的一班。”这就等于正式宣布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结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大国学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赵元任
· 王国维是怎样进清华的?
·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 清华国学院的学术传统 学无中西 崇尚理性
· 陈平原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 逢人说项的陈寅恪
· 清华国学研究院何以人才辈出
· 王国维的“阙疑”精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