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学界热议高校社科学报改革:勇于尝试 止于至善
2011-03-24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承续传统,与时俱进

  一些期刊界人士认为,目前高校学报的过多重复和缺漏并存,对其进行改革已是学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共识。启动在即的报刊体制改革,对于整个高校学报固然是严峻的挑战,但也不失为一次达到理想目标的难得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前总编辑秦毅就此指出:“我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特别是大学学报所存在的问题在学界和业界早有共识,但是如此现状的形成又有着难以摆脱的渊源和软的、硬的约束,要作出改变,可能遇到的困难难以想象。‘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启动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其探索性、示范性值得肯定和支持。”

  同时,高校学报在百年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承续传统,走向世界,也是高校学报肩负的使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秦英君认为,我国人文社科优质学术资源的绝大部分在高校,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创办系列“专刊”,是对高校学报传统的继承和革新,从而给高校优质学术资源的集中展示提供了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主编陈颖表示,名刊专业化转型对名刊有可行性,对于全国大部分非名刊学报也具借鉴意义,但后者缺少名刊学报的优势资源,且质量差异太大,因此应该遵循“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普通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可以尝试走整合校内学术期刊创建专业版学报、区域内高校联合出版专业化学报和在现有综合版学报基础上谋内涵发展等多元路径。陈颖认为,随着高校办学目的日益多元,办学层次日益丰富,与此相适应,大学学报也应形成使命多元、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定位准确、各具特色的高校学术期刊群体。


  推荐专题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推荐阅读学术期刊生存现状调查:期刊发行量大幅下降
  推荐阅读新闻出版总署:学术期刊收版面费牟利面临整顿
  推荐阅读高校学报发展面临困境 体制化突破?知易行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毋庸讳言,打破高校学报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内向性和综合性办刊格局,需要一个相对长时期的艰苦努力。“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要创办起来,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处做起。秦毅从细节入手指出:“实践中要周密计划,充分考虑包括民间合作、校际以及刊际协调中的各种体制和利益关系等等问题,先期作出预案。而如何保持专业期刊与学术研究团队的相互依存则依然有待破题。”

  名刊学报之一、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王学典也表示,“‘专刊’最后能否站住脚,能否把好事办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决于它的质量,取决于主持人所秉持的学术尺度和学术理念。而从目前‘专刊’的编排和运作方式看,还有待改进之处。主要是专刊文章的选取和布局如何能够体现出对学术发展方向的判断,从而引领学术潮流。”

  《历史研究》前主编徐思彦则从学术发展规律的角度对专业性期刊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她指出,“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学科的专门化,由‘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现代学者治学多以学科为本位。这使得专业期刊获取了更充分、更坚实的生存发展空间。而专业化所指并非仅仅是一级学科,同时也应该包括二、三级学科;就学术发展的大势而言,一些更专深的领域和具有问题导向意义的各种‘主题’专类,都应是专业化的重要构成。科学地认识专业化,专业化转型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青报:制造垃圾的高校学报不如停刊
· “高校学报”为何成行政权力染指学术的缩影?
· 高校学报成行政染指学术重灾区 被称垃圾产地
· 《文史哲》研讨会专家呼吁:高校学报 亟待突围
· 宁波大学学报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 北京联大学报(人文社科版)成全国高校学报新秀
· 上海交通大学四期刊被英国INSPEC收录
· 众网友深思建言献策:高校学报最好“做自己”
· 高校学报发展面临困境 体制化突破?知易行难
· 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简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