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质量工程”将怎样推进
通过近几年的扩招,高等学校本科生数量与1998年相比翻了10倍,而师资与教学条件依然比较紧缺。如何在资源较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
问:“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以后,在评选教学名师、建设精品课程、开展教学评估、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质量工程”将怎样推进?
答:质量问题是一个必须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问题,特别是要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不断地把我们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质量工程”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已经启动了一年,做了很多很有成效的工作,今年还要继续推进。
首先要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是一件关系到我们国家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事。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应以听、说能力为重点,全面改变过去以读、写、译为重点、兼顾听说的教学指导思想。同时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全面改革,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不到6万人,而大学生有2000万,师生比已经非常高。如果使用传统模式进行授课,一是师资不足,二是传统模式本身就存在缺陷,所以我们一定要采用新的方法也就是信息技术来改变我们的英语教学。去年我们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同时也开发出了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软件和新的教材。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180所大学进行英语教学的试点,旨在真正通过计算机教学使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全面提高。今年我们要继续完善英语的听说软件,编写未完成的读写译新教材,并对四、六级英语考试进行全面改革。
其次要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去年已经评出了150门左右精品课程,今年还要再评出300门左右。大学生的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课堂上和在实践活动中,精品课程既包括课堂的教学也包括实验课程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把精品课程利用网络全国共享,最后达到全世界共享。这些课程要求由知名教授进行讲授,使学生享受到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程。
与此同时,开展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评估工作。组建和成立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修订和完善评估指标,培训评估专家,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特别是要结合已采集公布的各高校状态数据,通过评估的方式检查对2001年教高4号文件要求的执行落实情况。4号文件发布之后很多学校都执行得很不错,对推动人才培养和本科教学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对4号文件提出的连续两年未讲授本科生课程的55周岁以下的教授,今年检查后,要坚决取消教授职称。同时要首次公布与4号文件有关的各个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态部分数据。我们已经采集了去年的基本状态,今年公布10项,比如说对教学的投入、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双语教学的情况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的情况等,通过公布这些数据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加大社会对高校办学质量的监督力度。
另外,教育部将对当前比较热的独立二级学院和廊坊东方大学城所举办的本科教学活动进行抽查性的评估和检查,以保证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保障。
问: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学校做好准确定位。在这方面高教司有哪些具体的考虑?
答:第一,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各科内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请专家帮助我们制定和完善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比如说研究型大学、专业的人才该培训的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该怎样加强、教学型大学的课程深度、不同的专业相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该进行的课程以及课程深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校应有不同的选择,要尽早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校的标准制定出来,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专业结构调整,达到人才学以致用,根据需要培养人才的目的。
第二,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特别是基础课实验室的建设,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特别是工科工程教育,有很多动手、协作、团队的课程培养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所以实验室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要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做实验的平台和场所,并且要改变实验模式,过去的实验比较强调研制性实验,今后要向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方向发展。由学生或是指导教师自己拟课题,可以自由结组、自由选题。由此引发的设备使用问题可以采取租借式。加大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要做好鼓励和表彰学生进行实验的工作。在继续做好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基础上,研究和推进机械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数控机床人才大赛等,通过比赛和创新性实验推动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达到与生产和社会实践、和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目的。
第三,要做好双语教学的工作,要求使用英语教学的课程达到5%,交流经验组织推广,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双语教学的示范作用,从英语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几个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交流表达能力。
问: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工具也是发展方向。教育部将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答:利用信息化手段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校园网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如图书馆系统、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系统等方面。
教育部将利用精品课程鼓励教师多做多媒体课件;抓好全国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CALIS、CADAL全国数字图书馆及其辅助系统,使得我们可以在任何一所大学里面查到全国的图书馆中有哪些好的图书和资料;我们还启动了“全国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使贵重设备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
此外,我们将利用校园网给散落在工厂、企业、农村等校外的学生实施网络教育。这种教育定位为在职教育即成人教育。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68所高校在进行网络教育,全国参加网络教育的学生已经超过200万人,占在校生的十分之一以上,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教育方式。在扩展的同时要规范校外学习点的管理,如招生、考试等。今年准备实行网络教育的基础课统考,试点考试科目为英语和计算机基础,以后要扩展到四门,即添加数学和语文。对于在2004年以后进入网络教学的学生我们要求在招生简章上注明“不通过国家考试拿不到学历学位证书”。今年要抓好网络教育基础课统考的试点和准备工作,同时也要建设好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即教育超市。它也为非学历学位教育服务,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就像教育网吧,为公众提供进行网上学习的场所,我们可以在这个教育体系上享受不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我们还将推进“一村一民大学生计划”,把高等教育送到农村,为农村当地有能力有条件上大学的高中生通过网络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电视大学传输教育资源提供一个上大学的机会。通过“天网”、“地网”的教育网络发展终身教育学习系统。
问:高职高专的学制改革大家比较关心,据说教育部正在酝酿几年之内所有的高职院校全面实行两年制?
答:的确如此。教育部积极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学制向两年制转移,争取在3年内所有的高职院校全面实行两年制。今年首先在中央电大,各新批准的高职院校以及教育部试点项目实行两年制。为了配合两年制,我们将全面改革高职的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
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今年教育部将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年内全国要逐步启动建设200个试训基地,实现5年内培养30-50万高职数控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本报记者 唐景莉 陈宝泉 实习生 刘然溪)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牟阳春:深化改革 积极稳妥发展高等教育
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据初步统计,预计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70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达1900多万人。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新的一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牟阳春。
问: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在校生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使更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2004年,这一态势是否会延续下去?
答:2004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继续深化改革,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改善条件,狠抓规范管理,努力提高质量,促进持续发展。在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上,着重坚持和落实“四个挂钩”和“三个倾斜”。“四个挂钩”即坚持高校规模发展与各项改革推进、办学经费投入增长、师资和办学条件改善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相挂钩,对招生规模增长较快,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缓慢、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和办学条件紧张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地方和高校,将严格招生规模增长速度。“三个倾斜”则是普通本专科年度招生计划增量的安排重点向本科教育倾斜,向地方高校倾斜,向民办高校倾斜。
按照上述精神,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拟安排750万人左右,比2003年实际招生增长约7%。其中:研究生招生33万人,增加约5万人;普通本、高职(专科)招生400万人左右,增加30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220万人左右,与去年持平。
问:在适度扩大规模的同时,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地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体制。2004年,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答:2003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坚持标准,分期审批,稳妥操作”的原则,全年共审批合并学校20所。由地方审批、教育部备案的新设置高等职业学校187所,同时,在西部地区增设了18所本科学校和10所专科学校。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111所,其中普通高校1553所,成人高校558所。在普通高校中,部属学校111所,地方学校1442所;本科学校644所,专科学校909所。在成人高校中,部属学校19所,地方学校539所。通过高校设置进一步调整了学校的层次、科类和布局结构,扩大了高等教育资源、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
2004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拓宽办学渠道,增加新的教育资源。年内将进一步增加高等学校的数量,包括增加一批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培养新的教育增长点。
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各类高等教育之间和各类高等教育内部的比例结构,使各类高等教育之间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减少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一步规范、调整现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适度发展高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增加本科学校的数量。
三是要继续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调整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使其在服务面向、层次类型、学科分布等方面更加合理。在建设好一批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的同时,促进多功能社区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市兴办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
问:高校后勤设施不足曾经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2003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深入发展,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据初步统计,1999年至2003年,5年间全国新建大学生公寓5400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740万平方米,约为1999年前50年建设总量的两倍,成功实现了规划目标,有力地支撑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全国各高校后勤服务系统已普遍实现了与学校行政系统的分离,并成立了模拟企业运行的后勤服务实体,后勤运行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