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谈论教学精细化管理时,我们发现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更多的把精细化管理理解为“严、细”,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都存在一些误区。
一个真正的教学管理者,专业化就是他的生存方式,如果一个教学管理组织里没有这样的学者,那就不会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学管理团体,教学管理专业化这个概念就更是无从谈起。
中国的管理源远流长,自战国时代就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它强调肩负国家管理责任要从个性修养入手,并从治理好一个家庭开始。教育不仅是灌输知识,更在于涵养个性,确立志向,产生信仰,培养独立精神和合作意识,追求真理做真人。当管理与教育相遇,如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两者共同的话题。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就是在这样的相遇中产生的。
我校在历经为期5年的首轮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其内部教学管理得到了规范,精细化管理作为首轮评估后我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模式,成为我校教学质量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7年,我校主管教学的曾晓荣副院长在评估后提出教学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就产生于这样的背景。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一种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师生员工素质,加强学校教学质量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益。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我院从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来,各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作出了有意义的深刻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现针对我院实施的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进行反思,将自己的一些观点提出来以资共享。
一、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学精细化管理必须基于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成梦想。学校的梦想是什么?是质量,是精品,是每个人的个性与潜能都获得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是尊严,是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尊严并提供与人心灵互育的教育环境。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是“以人为本”原则下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应体现“以发展的眼光善待师生、着眼于师生的未来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专业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管理中“细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质量管理实践中,很多教学管理人员都认识到了这点,在“细节”上做足文章,丝毫不马虎,可是由于过分强调“细节”,而忽视了“战略”,这种非此即彼的做法不利于教学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精细的系统工程,是规范、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事实上,“教学质量管理精细化”不是繁琐化,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它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实现教学质量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策略,是建立在专业化科学管理基础上的精细化;不是“见事不见人”,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因此,要推行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一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也就是离不开教学管理要专业化这一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教学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才不会舍本逐末,真正做到通盘考虑,粗细兼顾。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专业化队伍,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离目标越走越远。因此,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以专业化为前提。
三、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应是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完美结合
要维系任何一个组织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大家认同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遵循这些制度的制约。这种模式体现的是教学质量刚性管理,它是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使教学质量管理得到规范并井然有序,然而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发展的眼光看,它不能给个人创造一种既自由主动又充满压力和挑战的工作环境与成才环境。因此,要实行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在教学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刚性管理还应与“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相结合,实现刚性管理的“升华”并使刚性管理可以深入持久。对于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的师生,应采取刚性管理为主,柔性管理为辅的模式;相反,对于主动性强、创新性强的师生,就要采取柔性管理为主,刚性管理为辅的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创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环境、同时也体现创新管理的历史潮流、最终实现管理对象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最大发挥。当然,这种看似柔性的管理背后,其实是有一套严密的规范考核制度也就是刚性管理作为依靠,同时,实施柔性管理必须要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支撑。人的素质是能否实现柔性管理的重要因素,柔性管理更多的是是基于有自觉性、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专业创新人才来设计的。只有在专业创新人士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时,柔性管理才会被赋予真正的内涵。
因此,实现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时,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理念,以管理专业化为前提,管理者要用精细化的态度和能力,因人制宜,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以及同一对象的不同阶段,决定重点采取何种管理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内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