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男孩女孩性成熟时间比10年前提早了“近1岁”,一般在12至13岁左右,而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为这种早熟“保驾护航”的性教育却相对滞后,许多孩子对应有的性知识基本一无所知。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少年儿童平时接触的书刊、影视、网络、游戏等媒介中,与“性”有关的内容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增加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在这类信息的刺激下,孩子们的内分泌大大超过正常水平,从而促使孩子们早熟。虽然目前学校的生理卫生课本都有“生殖系统”这一节,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陆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性心理、性卫生、性道德、性法制教育,并在一些大中学校进行了“青春健康之旅”同伴教育活动,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为孩子们的青春期性教育制定正规的教学大纲。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4个城市中的3000名11岁至17岁的在校学生做过一次“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还有许多青少年仍处于性知识饥渴状态,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性心理发展知识”、“异性交往的礼仪和方法”、“性生理知识”、“性对人生的意义”、“什么是爱情”等教育内容。尽管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性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但不少青少年还是十分希望从学校这一正规渠道获得有关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
杨雄指出,由于孩子们的青春期性教育不仅仅是生理卫生、德育、伦理教育,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性审美、性人格、性价值观、性心理、性卫生等丰富内涵,因此,应当把青春期性教育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采取更为开放的教育方式通力合作,来帮助懵懵懂懂的未成年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规划署亚太地区负责官员王一飞教授还认为,我国的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既要顺应时代开放的潮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积极引导和疏通,同时也不能照搬照套西方国家的经验,因为性教育问题不仅是生物医学问题,还涉及到道德、信仰、文化、传统等方面,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