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今天天气冷,你跟爸上班时多穿点衣服。”这是一位14岁的少年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他在家自缢身亡,为的是证明自己的清白、讨回自尊。
这位少年名叫凯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34中初二(5)班学生。10月31日上午他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人世,身边的柜子上整齐地叠放着校服,还有一封读来让人感慨万千的遗书。“妈妈、爸爸:我走了,但并不是无原因的。是因为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我很委屈。老师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夜里一闭眼就看见她来骂我。如果她不相信我,我就只有拿死来证明。虽然我知道,你们一定觉得这不值,但我觉得很值。我大了,有自尊了。她让我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我内心最宝贵的东西。你们不用伤心。但我想现在你们不可能不伤心。你们好好对姥爷和大娘。大娘和姥爷和你们对我最好。还有我曾经交往的同学与老师。我以后会在未知世界中看着你们,保佑你们。可以和姥爷说我去外地念书了。我的存款全部归你们。好好生活吧!但妈妈,我知道你的脾气,如果你再想不开的话,我会死不足惜的。一定要坚强。我爱你们!永远、永远!再见!钦儿2001年10月30日夜。”
遗书中提到的甩墨水的事儿,是在小凯钦自杀前一个星期发生的。语文老师认为凯钦往她的身上甩过4次墨水,而凯钦说只甩过1次。凯钦的同班同学李赫回忆说:“24日下午,凯钦让我陪他到语文老师办公室承认错误。开始老师还可以,后来越说越厉害,说甩1次和4次性质是一样的,还说我们班尽出人渣。”
10月30日下午,语文老师又找凯钦到办公室承认错误,并要他叫家长来。回到教室后,凯钦对同学们说,如果老师再逼我,我就不想活了。“同学们都笑了,以为他在开玩笑。凯钦在班里挺活跃的,懂的知识也多,经常跟我们开玩笑。”李赫说。
34中熟悉凯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说,凯钦性格外向,爱说爱动,不是那种小心眼的孩子。一位叫冯慧敏的女同学对记者说:“凯钦平时大大咧咧的,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他会因为这点小事离开我们。”
记者采访的10多位初二(5)班的同学都认为凯钦自杀“不值得”,但他们又都说被老师打两下都没关系,最受不了的就是人格上的侮辱。
出事那天早上,凯钦和往常一样在7时左右离家去上学。但没过几分钟,他又折了回来,对妈妈王敏说了那句令人觉得温暖的话。
据王敏介绍,事发之前,她和丈夫都没有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甩墨水”的事他们也是在出事之后才知道的。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对她说,凯钦曾哭着求他“你去跟语文老师说一说,我妈我爸现在都在医院照顾我姥爷,没时间来学校,我不想给他们找麻烦。”“这件事对孩子造成的压力太大了,就是不出事,对他的自尊心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会影响终生。”凯钦的父亲韩建斌悲痛地对记者说。
初二(5)班的同学们说,学校认为上学期他们班的语文成绩不好,所以这个学期开始,给他们换来了新的语文老师。校方领导介绍说,这是一位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曾获得市一级教师荣誉。这件事发生后,该老师已被停职。“这件事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足以引起我们对教育方式的思考和讨论。”学校一位姓张的党支部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嵘认为,现在孩子的知识面很宽,心理和生理年龄成长很快,在教育方法上应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观念。但实际上,大多数老师总要居高临下,采取体罚的办法,或者说一些讽刺、挖苦甚至侮辱性的语言,造成一些悲剧事件的发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张书拓说,凯钦自杀事件一方面说明了孩子在人格方面有一种偏激的理解,儿童少年的社会化过程还不完整,但另一方面也清楚地表明了我们的教育方式还过于简单,不太注重孩子的情感和个性,没有真正把他们当作一个有丰富感情的人来看待。
据了解,当地政府已组织了一个由教育、监察、纪检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专门调查组。“我们希望这件事的处理能够早日有一个结果。但孩子的死更是一个血的教训,希望能够警示社会和学校,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凯钦的父亲韩建斌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