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差不多是在中学生中搞了一次科学普查,结果令人担忧”,11月20日上午,《美文》杂志副主编穆涛指着一桌子的来稿对记者说。
由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2000年推出了少年版。少年版今年设奖101万元,举办了一项“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活动。大赛共收到8万多份来稿,作者遍及大陆、港澳台和新加坡。穆涛所说的“科学普查”,指的是这次大赛的两个作文题:《2050年的班会》、《假如我乘上宇宙飞船》。作文命题人是我国语文教育专家、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主持人顾振彪先生。这两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想像力,赛题中还标明了“想像的翅膀飞得越高越好”。
但“普查”的结果却并不乐观。“从来稿中看,我国中学生在科学想像能力方面严重不足,我国科学素质的教育令人担忧。”穆涛说。
“莉沙、莉沙,我是亨利,我已经登上阿尔法号”
在两道考察学生想像能力的作文题中,有许多类似的称呼。只要一到未来,中学生笔下的主人公就换了外国名字。至于飞船、星球等,更全都是外语称呼。
穆涛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近年来蜂拥而至的国外科幻卡通片的影响。许多孩子其实没有自己的真实想像,所谓的想像实际就是卡通片中所展示的未来。而这些描写未来的片子几乎全是外国人创作的,自然也就出现了一大堆外国人名物名。
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现当代文化,在科学教育方面能指导孩子想像的太少了。据介绍,在参赛的8万多份稿件中,提到《西游记》的不足10篇,而《西游记》实际上是中国人宇宙观念最典型的范本。
《美文少年版》编辑王朝阳说,这些作文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太缺乏科学因素了。由于我们作家自身科学知识储备太少,中国作家的创作基本没有参与未来生活的。他介绍说,在参赛的稿件中也发现了不少抄袭模仿的作品,但模仿的中国作家只有一个:郑渊洁。而郑渊洁还是10年前出道的,现在连继承郑渊洁的人也找不到了。
“我服了一颗不老丹”
在许多参赛稿件中都能发现学生服不老丹的笑话。面对50年以后的未来,学生们想不出自己是个什么样子,他们许多人臆造出的科学家,都发明了一个东西:不老丹。由于服了长生不老丹,他们依然很年轻地参加了50年后的班会。
穆涛告诉记者,这些东西是反科学的,是迷信的,学生们以为研制这些东西就是科学创造。许多学生的想像缺乏科技支持,所以就变成了胡思乱想。
穆涛说,这和我国国民科学素质偏低有关,我们的家长很少和孩子交流科学类话题。
王朝阳认为中学教材本来应当在这方面担负起一定的责任,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却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这种责任。他顺手拿起一本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本指给记者。记者看到,教材在写作单元中安排有想像和联想的训练,但是在教材中却没有一篇科幻或科普类作品。
王朝阳说,我们的教育太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可能出现韩寒,但恐怕难出杨振宁、李政道。中学教材应该有意识地引进一些当代科学技术知识,这样孩子的想像力就有了支撑,想像的翅膀才能越飞越高。
“机器人仆人”
这次征文中还表现出我国当代中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地球村的观念在孩子们心中已经形成。许多孩子在描写未来的世界和宇宙中,地球人已经不分国籍,中美、中日等科学家面对的是地球以外的敌人。孩子们的共同观念是:地球是一个正在受到破坏的星球,人类如果再继续破坏,必将受到惩罚。这说明,环保的观念在我国新生代中已经扎根。
但是,一些传统的旧意识也不同程度地在当代中学生中留下了痕迹。相当一些孩子的作文中出现了“仆人”这样的词。一个学生在描写2050年的班会时这样开头:“清晨、一阵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我的机器人仆人端着牛奶进来了……”穆涛说,这起码反映了两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中有旧的等级观念,其次,我们的孩子自主能力差,早上是被父母从床上叫醒的。
我国科学素质教育薄弱的提法早已有过,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美文》编辑发现他们精心设计的本次征文,最后竟成了一次让人忧心的科学普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