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11月27日电(记者卢劲杉)日前于长春结束的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有待转变。
目前在教育界大力倡导的课程改革,是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即由教育界专家、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等共同建构的新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案例知识的丰富是一线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的无可替代的优势。
有人认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讲授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不应是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有专家认为,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对课本的再造与重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要有所选择、增删,对课程实践进行微调。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综合能力。然而,现有教师往往是对某一专业知识掌握较多,对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掌握则非常有限,所以不具备“再创造”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目前对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广大教师改革意识不强烈,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有专家指出,教师自身要善于运用教学日志、研究小组和个人研究心得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方法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的廖哲勋教授说,深入开展对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使他们学会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课程管理等,同时从根本上更新他们固有的教育观念,这是教师培训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