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习成绩一般、从来没有被评上过三好学生的孩子,却一直默默地为集体做贡献,每天早到,打扫卫生。“这个学期我让她做劳动委员,她学习很带劲,进步也快,被选为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不应该是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惟一标准。”12月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的海淀区“德育实效性”现场会上,该校一位姓陈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说。
北京市海淀区的几十位中小学老师参加了现场会,就德育新理念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了探讨。而近日北京市教委出台的新三好学生评定办法,给本次会议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替代了沿用46年的原标准,从2002年1月份起开始实行。
北京市从1954年开始评选三好学生,现行的评选标准是1988年制订的。新标准除了学习成绩、品德、体育外,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实践能力等都纳入考核范围,并将对候选人进行为期两天的公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我推荐。
北京市教委德育处一位官员表示,新标准将“三好”变成了“多好”,是想努力引导学生和校方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改革目前评定中存在的个别学校只看学习成绩、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新的标准里,虽然很多指标不能量化,但是新的标准会给孩子们树立新的“好学生”概念。
说到以前因为搞应试教育,学校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定标准时,北师大实验小学王莹副校长很痛心,“孩子们会觉得只要自己学习好,其他同学就必须以自己为中心,可以逃避值日,可以逃避卫生检查。因为不管怎么样,按照学习成绩他还是会被评为三好学生。渐渐地,其他孩子也会像这样的孩子学习,这是一种可怕的倾向,让孩子们过早地迷失了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老师说,过去学生在民主选举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则,大家会认为学习好的同学就应该是好学生。新规定有了更加具体的衡量标准,使孩子们有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比如说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还要心理健康等等。对候选人进行公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我推荐,对培养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和自信心很有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表示,新标准的实行,将给更多平凡的学生带来机会,让更多的老师认识这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老师的关注将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