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县是著名的闽西革命老区县之一。1997年武平县全面通过“两基”验收后,县委、县政府立即把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摆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增活力,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激活了农村教育“一盘棋”。
调整布局 创新办学机制
1997年,武平县高水平通过了省里的“两基”验收。正当全县上下欢欣鼓舞之时,县委、县政府敏锐地认识到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的艰巨性,于是及时展开调查,摸清了全县教育的实情。针对全县小学分散点多、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武平县委、县政府首先把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1998年6月,武平县小学布局调整全面展开。据统计,进行小学布局调整四年间,全县多渠道筹措了1431万元投入小学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兴建、扩建小学校舍2.45万平方米,一举调整了217个小学校点,使完小数占全县行政村数的比例由原来的79.4%下降到61.2%,并在小学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仍使完小的校均规模由原来的281人提高到319人。
2001年6月,适应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县政府进一步作出了调整中学布局的部署,城区两所完全中学实行初高中分设,停办初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集中力量扩建武平三中,承担城区小学毕业生入学任务。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力量办学领导小组,出台《武平县社会力量办学若干规定》,吸纳社会资金2300多万元,兴办了县实验中学和蓝天职业学校,随后又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6所中学学生公寓,扩大高中阶段学校校舍面积3.5万平方米,使高中规模容量翻了一番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比2000年提高了19.6个百分点。
中小学布局结构的逐步优化,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间,武平县小学、初中普及率逐年提高,毕业生合格率连年超过省颁要求,高考每万人口上线率夺得全市“三连冠”,群众交口称赞。
校内改革 创新管理机制
针对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缺乏活力,“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造成教师工作无竞争、无压力、无动力,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的实际状况,武平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从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入手,建立新型的学校管理机制。
1999年7月,武平县在33所中小学展开试点改革。2000年6月,在试点改革取得经验后,武平县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展开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很短时间内,全县教育系统建立了校长职权责统一,人权、事权、财权“三权自主”的校内管理新机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教职工聘用新机制,教职工工资浮动、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新机制,县教育局宏观控制、学校与教职工双向选择、合同管理的教职工流动新机制,上级监督、校党组织监督、教代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新机制。
五个新机制的运行,优化了教师队伍,激活了学校办学活力。改革之后,一些不合格教师调离了教师岗位,全县十分平稳地缩减了622个教师编制。经过竞争上岗的教师普遍增强了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广大教师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参与教研教改蔚然成风。
三教统筹 创新服务机制
武平县委、县政府在夯实基础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三教统筹”,把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放在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
立足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县政府及时调整了县职业中专学校的专业设置,设立了一批直接服务当地农村龙头产业的专业,为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创造条件。
2000年初,武平县在龙岩市率先实行了职业学校的春季招生,将初三年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学校接轨,按照学生自愿原则,将初三职业技术班的大部分毕业生免试录取到职业中专学校,接受进一步的系统专业教育。从当年起的三年间,全县在秋季招了职业中专学生1241名后,又在春季招收了已具备初步职业技能的学员1040多人,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走出了招生难的窘境,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着眼于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县里还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网络。依托农村文技校,县里每年举办近百个班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都聘请数十位种植业、饲养业和烟草业的专家给农民授课,培训上万人次,既组织农民学习实用技术,又引导农民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县里还特别筹措了数十万元资金,加强县农广校、农函大建设,用优先贷款等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参加系统的农业科学知识教育和培训。仅1999年以来,全县就有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通过系统学习,找到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
三年坚持不懈开展的“三教统筹”,增进了县域内的农科教有机结合,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加快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99年的18.56亿元提高到2002年的2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2603元提高到2002年的3000元。当地的群众说,县里办教育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咱打心眼儿里支持这样的办学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