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好高中,比考大学还难!”时下,有不少的家长、学生纷纷发出这样的慨叹。事实的确如此,“两基”如期实现,高校连年扩招,对处于中间环节的高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高中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不知不觉成了“香饽饽”。为满足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2001年各地都采取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教育部明确提出,“十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
挑战催生大发展
新千年伊始,我国如期实现了“普九”的历史性任务,全国有85%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从2002年起,我国初中毕业生开始超过2000万,据估算,未来几年每年将比2000年前增加毕业生500万—600万。随着初中入学高峰的到来,高中教育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另一方面,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持续扩招。相形之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特殊地位的高中教育资源则明显匮乏、薄弱和不平衡。
事实上,“九五”期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一直发展很快。与1995年相比,2000年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数增加了609所,在校生数增加了488.06万人,增长了68%。目前,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1%。然而这对于“入口”和“出口”两方面的旺盛需求来说,高中教育规模和速度仍显不足。此外,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逐渐增大,大中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
调整基础教育结构,加快高中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教育部前不久明确提出,“十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并制定了发展高中教育的有关原则和措施。
规模质量齐步走
发展高中教育,处理好发展规模、速度与教育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非常关键,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确保优质资源的增长而不是低水平扩张。各地发展高中教育的实践已然证明,高中教育事业发展不是简单地扩大规模、提高速度,更主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从规模拓展的起步就高度注重质量提升,是明智而有远见的做法。
这几年来,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中课程改革成绩显著,经过专家研制的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配套的高中课程方案,经过1997年—2000年的试验和修订,已于2000年正式颁布,今年全国有25个省市的高中一年级开始使用该套课程方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高中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新的探索。课程改革是高中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各地和高中学校应积极参与开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以此带动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首先要立足于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高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扶持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布局调整、资源重组、高初中分离等方式扩大现有高质量高中的招生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新建高质量高中,采取有力措施大面积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多数学校成为老百姓信任和满意的学校,不断扩大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创优示范重“软件”
我国早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就提出“全国重点建设1000所左右实验性、示范性的高中”的目标;1995年召开的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上,原国家教委又推出了关于实验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标准。此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
天津市近年发展高中教育的成功“法宝”之一,就是“特事特办”,以示范高中校的建设为龙头,带动多数学校向优质教育资源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高中教育。到2002年底,30所示范高中将全部建成,全市60%以上初中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区重点以上高中接受教育。今年年底,北京市将对首批示范高中进行验收工作。“十五”期间,北京市规划以中央下大力气支持的6所大学附中扩招为示范,进一步调整布局结构,尤其是加大示范高中的改扩建和扩招工作,力争使示范高中的年招生规模达到3.5万人以上。
部分地区示范高中建设的成果,展示了其在带动高中教育事业整体发展中的“酵母”作用。但也有部分地区还存在着过于重视学校“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和内涵发展的现象。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示范高中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要能按照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开设高质量的课程,并科学、规范地组织教学活动。此外,示范高中还要在教师队伍和专业成长、科学管理学校、帮助兄弟学校、参与社区建设发展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据悉,教育部目前正加紧进行对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的重新修订工作。新的标准出台后,将更大程度地推动全国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