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课上不允许学生随便发言,现在课堂气氛太活跃了,甚至有的学生没被点名发言,就不让老师继续讲课,怎么办?”
“过去教学参考书有讲课的重点、难点,新的课程标准上都没有了,自由度太大了,反而不知道怎么教了。”
……
大庆市萨尔图区教师进修学校王慧荣老师曾当了十几年小学教师,刚刚调任教研员,每次到实验校听课,都会带来各式各样的问题。谈到在实验区评课最大的感受,她概括为“压力很大”。
“现在老师们可欢迎我们去了,让我们挑他们的毛病,并提出改进意见。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也是新课题,我们感觉压力很大。”王慧荣说。
对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多人都认为势在必行,然而对改什么、怎么改却说不准。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改变过去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程结构也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但具体怎样操作,出现问题怎么解决,许多一线老师还很茫然。
在大庆教改实验区,加强科研力量介入,正在成为解决教师疑问、推进教改进行的有效手段。
早在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初,黑龙江省教育厅就提出要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科学研究工作,组织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的教师、教研人员和科研人员,深入实验区,深入教学第一线,针对实施新课程在教学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进行研究。
黑龙江省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敖国儒说:“我们不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的改革思维,但在教学研究的深度和经验上欠功夫。所以我们课改一开始就拟定了‘科研工程’,以专家为指导,以课题为载体,设立90多个科研课题指南发到实验区,组成专家、校长、教师三级科研组合体,共同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
萨尔图实验区成立了4个中心教研组、10个学科教研组,制定了“中心教研组活动方案”,每周开展一次科研活动,指导实验教学。区教委首先邀请省教育学院专家对实验教师进行了课题指导,各实验校、实验教师确立了课题立项,以课题拉动实验。
44中先后两次邀请市教育学院11名教研员指导实验工作。在教研员的帮助下,55中在学生中采取小组学习方法,以解决大班实验问题。东新一小、庆风小学的教师尝试进行教学结果预测。各校还建立了教师、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和学生发展全过程。同时,区教委根据改革推进过程,定期举办课程改革交流会,分别以课堂教学、教师观念等为主题进行校际交流,听课、评课、讨论一条龙进行,总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课改工作做铺垫。
“做课、说课”是黑龙江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率先推出的有效方式。与以往课程改革不同,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使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大纲》,目的是让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教学,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因此,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课改一开始,大庆实验区就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准备了示范课。组织培训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同一节课,由教研员做示范课,共同讨论设计一节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更科学。
科研力量的加强让课改实验区的教师尝到了甜头。大庆44中语文教师、兼职教研员马万茹说:“采用课程标准后,课堂教学放开了很多,但老师普遍感到难以把握,教研人员和老师共同探讨,设计了引路课,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庆市教育局副局长闫传学认为:“如果说我们工作做得实,教学科研的加强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