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于2001年秋季开始。近一个学期过去了,改革效果如何呢?日前,教育部组成5个评估小组,对27个省区的38个实验区进行了抽查。记者随评估组深入大庆采访,看到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也看到了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1年“十一”长假,大庆市东新一小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像过去那样去一遍遍地抄生字,而是被要求看中秋晚会或国庆晚会,数一下晚会有多少个节目,每个节目有多少人参加,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7天长假归来,完成第一步问题的学生占98%,完成两步问题的学生占96%,完成全部问题的学生占62%。在这62%的学生中,有23%的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列出了表格,还有39%的学生用拼音进行了叙述说明。更让老师没想到的是,一年级二班的李姝婷还统计了她家过节购买的各种水果和价格,并且得出结论说,“这些水果从种到收真不容易,我以后再也不能随便丢弃了。”
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庆市萨尔图区,不止是小学生在完成类似“看晚会”这样的作业,中学生的作业也在改变。
说起这学期的一次家庭作业,大庆市69中初一(2)班学生张蕊现在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这次作业题目叫“今天我当家”,不用父母动手,自己买菜、做饭、做家务。“那天早上起床后,我说‘爸、妈,今天你们不用做家务了,我来当家’,说的时候还不好意思。我爸听说后的第一反应是很奇怪,忙问‘女儿,你没事儿吧?’”张蕊说,“现在,这样的作业有五六次了,我和他们都习惯了。”
在传统的观念中,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任课老师在假期必须留作业,而且要多留。低年级的作业往往是抄生字、生词,“把学过的拼音每个都写一行,然后再读5遍课文!”学生为了完成这种简单重复的作业,只能应付,甚至连最起码的字迹工整都做不到。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写,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一项调查,从被调查的1.6万多名学生和9000多名教师、校长中看出,在培养目标落实方面,只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材中选项得分最高,而情感目标、道德目标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目标达成度都很低下,居世界下游水平。有鉴于此,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改变学生作业正是这一改革的探索。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如德国开设的‘设计性学习’、法国的‘动手做’、美国的‘应用学习’”,大庆市教育局副局长闫传学说,“面对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我们再也不能把他们死死地关在教室里,而是要把他们引向生动的现实生活,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可以说,这一重要教育理念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
闫传学说,以东新一小“看晚会”作业为例,这样的作业内容,虽然不是课堂教学内容,但让学生走进生活去学习、去理解,更能锻炼孩子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
事实上,学生作业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师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大庆市萨尔图区教委对教改实验区进行了长期的教学跟踪,发现多数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互动。教师敢于放手,凡是学生能说的,凡是学生能做的,能学会的,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包办代替。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切切实实换来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庆69中初一(5)班学生魏振东说起现在的学习时眉飞色舞:“过去学是死记死背、玩儿是干玩儿,现在是在玩儿中学习,都玩儿出花样来了,这样的课,我们都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