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现代商报》报道 曾几何时,学校被称为市场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但随着大环境而变化,学校收费正在渐成趋势。据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中学入学收费总值高达10亿元以上,如果将学校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衡量的话,它所收上来的择校费基本可以视为纯利润。学校收入相对于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人均利润率几乎是他们的几倍、几十倍。
■学校收费由暗变明
学校原本是一个纯粹的事业单位,“产值”、“利润”这样的词和他们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近几年择校生制度由暗变明,学校收费日趋合法化,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一下子涌入了这个特殊的社会单元。
择校生制度的历史可上溯到五六年前,当时基本为暗箱操作,比如托关系、递条子。择校生公开化还没有几个年头,教育界的态度是,择校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现在初高中良莠不齐,尤其是初中,目前以就近分配为主,存在着“撞大运”的问题。择校生大部分为“死档”学生,即低于录取分数线(没学上的)。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师资力量、教学管理较好的学校,而学生分数又不是差得很多的,便可通过择校办法入学。
■一个学生高达六七万
收费合法化的直接后果是,学校会不遗余力地使收费规模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学校赢得建设资金和教师福利资金。这一切的努力都要在教委允许的范围内,有时候必然要超出所谓“三限”的一些标准,经常打一些擦边球。
近几年,在大学扩招的带动下,新一轮的普高热开始升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将目光从职高、中专移向了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身价也就水涨船高。
作为学校,在给择校生定价的时候,可谓煞费苦心,因为没有一定之规,必须要先打听其他学校的情况,然后才能相机而动,这对于那些二类校而言,尤其重要。不少一类校的择校费严重超标,达到四五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六七万元。更多的学校则齐着3万元的边儿,既不超出限额,又不亏着自己。
■1/3中学有择校生
经调查,越是收费高的学校,人们越是趋之若鹜,这正契合了精品消费的意识。对孩子的前途,家长们从来都不惜血本,即便是中下等收入的家庭,也会在子女教育上投放重金。一般情况下,高中的择校费不上缴,初中的择校费通常自留70%至75%,剩余的25%至30%由教育局统一调剂给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三类校,以提高三类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
北京地区共有中学791所,其中有择校生的大约占三分之一,为200多所。综合计算一下,全市中学择校生的年收入在10亿元以上,这还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经过初步统计,北京市中学收入过千万的至少在20家以上。■文/李海 赵铮
北京市中学择校生收费情况
学校 收费标准 人数 年收入(元)
一类校 5万元/人 100人至300人 500万至1500万
二类校 3万元/人 100人至300人 300万至900万
教委对择校生的基本规定
限人数 不得超过计划内的10%
限钱数 不得超过3万元
限分数 不得太离谱,具体由各校自己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