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已基本在中学全面推行,对中小学生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但目前对于艾滋病教育呢?仅仅还是个局部。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最近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首届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讨会上的研究报告警示,年轻人正成为艾滋病最大的牺牲品。在我国超过百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约占60%。
专家指出,在目前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特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识,让学生们完整地了解艾滋病知识,是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最好“疫苗”。
上个月,我接到北京65中预防艾滋病教育座谈会的邀请函。一个要应对中考、高考,惜时如金的中学,召开这么一个会,目的是什么?
在会上,记者遇到了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杏芳。她讲述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
去年开学不久,她突然接到一位中学生家长情绪激烈的电话:“我孩子班上有个同学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我们不能和这个孩子一起上课!”
“您有什么证据吗?”
家长说:“听说那孩子的父亲是得艾滋病死的!你得把他转走,不然没法儿保证我们孩子的安全。”
“尽管经过调查和检测,那位学生并没有感染 H IV,但这位家长的电话提醒了我们。”马杏芳说,“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万一哪天学生中发现了HIV感染者,其他同学应该如何与之相处?我们该怎样保护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艾滋病总让人想到性
在北京第二中学的一节青春期健康教育课上,老师问同学们:“一提到艾滋病,首先会想到什么?”“死亡。”“非洲。”“吸毒。”“还有——”一个学生吭哧了一会儿说,“还有不良性行为。”
在关于艾滋病肆虐的各种信息中,人们最频繁的字眼有:死亡、吸毒、卖血、同性恋、卖淫、嫖娼、不良性行为。要阻止艾滋病传播,就要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进而防止或改变人们的不良行为。
面对中学生,我们不怕谈吸毒、卖血,因为这是可耻乃至违法的行为。但是,我们如何对十四五岁的中学生谈性?如果不懂得性为何物,又怎样谈预防艾滋病,谈安全性行为?
北京65中一位学生家长说,一天,她把一瓶治疗普通妇科炎症的药随手放在桌子上。上中学的儿子拿起药瓶左看右看琢磨了半天,问她:“妈妈,你得了性病了吧!可别把我传染上。”这位妈妈说:“儿子的话让我好气又好笑,中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太贫乏了。”以前这位家长也不赞成给中学生讲青春期性知识,但是儿子的疑问改变了她的看法。
北京大学医学部健康教育研究室的钮文异教授告诉记者,中学生常常自以为什么都懂,其实有些概念他们很模糊。一次钮教授在中学搞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赞成同居?”一个调皮的男生看到这句话立即鼓掌。问他理由,他说:“大家住在一起,多好呀!”
已开展多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北京五中于惠莉老师说:“如果没有给学生们进行过系统的性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的三条主要途径,你怎么能给他们讲清楚?”
哪里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一次,北京大学医学部健康教育研究室的吕姿之教授问一群中学生:老师怎么给你们讲青春期性健康?怎么讲预防艾滋病?一个学生说:老师第一反应是害羞,一讲就脸红;第二是不懂,不知道讲什么;再有就是不敢讲。学生认为“老师还没我们懂得多呢”!
的确,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有关性和艾滋病的内容随处可见。如果不采用正常的途径和适当的态度,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同样会想办法了解,那我们为什么不占领主渠道?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陈晶琦等人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237名接受调查的家长中,88.8%的人认为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由学校教育”比较合适,同意由家长教育的只占38.5%。而他的另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没有学校教育渠道,将有61.5%的学生从报刊、书籍和杂志上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