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一开学,重庆市一所小学便启用刚出版的性教育教材,50多名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接受了他们懂事以来首堂性知识教育。以往让人羞于启齿的“性”教育开始登堂入室,表明这一禁区开始被打破。去年1月,我国第一本性教育课本在黑龙江省各学校启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地也已尝试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性教育。教育专家廖文胜说:“性教育禁区的突破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过去,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教学当中遇到有关“性知识”的章节,生理卫生课老师总是红着脸让学生们自学;当学生问父母“我是怎么来的”时,父母多选择避而不答或者搪塞说“拣来的”。对性教育,大多数人一直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
上首堂性教育课的巴蜀小学蓝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上课前有的老师表示担忧,建议将男女生分开授课,但她认为:“教师首先要打破自己头脑中对性的神秘观念,才能在课堂上科学地把性知识传授给学生。”
社会学家发现,保守而落后的性教育观念恰恰使一些不健康的性观念乘机而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从非正常渠道了解性知识的尴尬。重庆师范学院去年底对在该市高校读书的9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男生从非科学的黄色书籍或非法出版物中获得性知识的比例高达86%,而经常看有关性知识的科学类作品的女生竟不到1%,偶尔看的也不超过三成。
专家指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中,而不能仅仅针对适龄学生。包括教师和家长在内的成年人其实都需要接受“补课”,培养健康的性观念,整个社会才能形成有益于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成长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