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南阳市第二十一小学和卧龙区英庄镇第三、第四中心小学举行了“手拉手”活动,100个城市孩子的手同100个农村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结对帮扶手拉手,和谐共进一家亲”,这是南阳市城区优质学校——第二十一小学委托管理英庄镇第三小学、第四小学学生层面的内容之一。
为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到乡、由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的快速移植,2010年11月,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卧龙区出台了《关于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行城区优质学校委托管理农村薄弱学校的意见》。把具有一定规模、相对薄弱的18所农村中小学委托给11所城区优质学校管理,以城区学校为核心,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是该区在取得河南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之后,为实现教育均衡的内涵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
共同体成员单位原有的法人地位、法人代表、领导班子、教师编制等不变。任命城区委托管理学校的校长为农村薄弱学校的第一校长,负责学校的重大经济事项的决定权、人员调配权、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等;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为共同负责人,具体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委托管理周期为两年,分年度进行考核评估。对被托管的农村薄弱学校的所有考评成绩按照一定权重合并计算,纳入对城区学校年度综合量化考评。
南阳市第二十一小学校长高亮说:“托管不是管,而是帮;不是施舍,而是给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脚踏实地;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不是玩形式,而是动真情。”
委托管理实施4个多月以来,被托管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都变得更漂亮了、更有书香气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像“疯了”似的被调动起来了,校长借助“第一校长”的平台“感觉有靠山了,方便管理了”,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通过拉手,感受到了不同环境的教育,家长也因为“手拉手”活动开始了“礼尚往来”。
委托管理并不是单方面获利,而是双赢。城区学校的教师固然有优越的工作环境、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但也容易陷入职业倦怠。因此,实行委托管理后,南阳市第二十一小学的教师体验了农村教师艰苦的教学生活,提升了思想境界,激发了专业成长的动力。
早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时,卧龙区就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区域性中心小学建设的意见》,确定了50所区域性中心小学。卧龙区创造性提出的“区域性中心小学”概念,被称为“一个创举”,是当地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中的一个亮点。
区域性中心小学集中了相邻几所学校的师资、生源、资金、办学设施等资源,是几个相邻学校共享的教育资源中心、教学指导中心和教学活动中心,实行人、财、物、教学、教研“五统一”管理。
在师资配备上,卧龙区统筹城乡教师使用,先后选调205名城区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选调120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提高。在教育教学上,卧龙区坚持城乡学校“五同步“,即同步落实教学常规、同步开展教研科研、同步推进教学改革、同步开展师生活动、同步进行教学评估。在学校管理上,卧龙区采取了教体局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机关干部包学校、干部交流任职、举办学校管理培训班、观摩评估、兑现奖惩等措施。
“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干好,真是对不起老百姓。但是农村学校要改变,不能完全依靠城区学校的教师去教,必须依靠他们自身。”卧龙区教体局局长王连照说,“实行委托管理前,我们实行了对口帮扶、城乡联谊等举措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办学条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困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发展的管理观念、教师的思想等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果能把农村教师自身的热情调动起来,就会创造奇迹。构建城乡共同体后,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可以说,委托管理给了农村学校和教师一个创造奇迹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