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皆素质渊薮浸矣春风化雨,四端乃品德本根充之舜日尧天。”走进甘肃省甘谷县伏羲学校小学部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门柱上的巨幅对联,很难想象这优美的书法出自该校一名12岁少年之手。伏羲学校的前身是甘谷县土桥小学的“伏羲班”,它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吴鸿清先生进行传统教育的试验点。如今,经过六年的奋斗,“伏羲班”发展成为“伏羲学校”,有自己的小学部和初中部,在这里,每个孩子每天都要上一节书法课。
2012“金台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复赛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200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 新华社发
当前书法发展的“热场面”与“冷思考”
近年来,中国书法的发展越发热闹,以2012年为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或承办的书法展览活动就有20余个。这些活动除了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等传统项目展览外,还包括以历史人物、书法大家和书法经典及地域冠名的新开发的书法展览。另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冠以中国书法之乡、之城的地区还在增加。
以上这些实例足以证明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火热和繁荣。然而,在人们为之欢呼、鼓舞的时候,中国书法当前面临的问题、未来书法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很多书法家思考的问题。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秋子先生认为,书法正逐渐脱离实用的范畴,变成一门纯艺术。“近年来书坛上兴起的‘流行书风’‘展览体’是这个时代浮躁心态的一种体现,”秋子说,“传统上,临帖被看作是学习书法的必经阶段,现在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点。”启功先生曾将对书法碑帖的临习称作“吊嗓子”,就如同京剧演员一样,长时间不吊嗓子,就唱不准,就要“走板”。
“流行书风”兴起后,书法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书法继承的强调日渐式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岳川先生在博文中写道:“中国书家今天有一个很大的文化焦虑,怕自己不够创新,担心自己与古人雷同。这种文化焦虑是上个世纪的文化失败主义导致的,只能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疗治。”
再者,当前很多书法工作者单纯“炫技”,“字外功”不足。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尚墨先生认为,在古人那里不存在“字外功”和“字内功”之分,古代没有职业的书法家,书法家首先必须是个对传统文化有精深理解的文化人。“书法所谓的‘书卷气’,是通过提升内在修养得来的,不是靠技巧得来的。纵观历史,知名的书法家无一不同时具有至高的文化修养。”尚墨说,“苏子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名句就是强调文化素养对书法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书法发展存在的问题,吴鸿清认为,书法的前景在于书法教育。“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没有书法课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吴鸿清说,“从古代到民国初期,毛笔一直是学习和书写汉字的主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