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成为“白板”,键盘代替手写,手写体式微——
书法教育进课堂,能否解汉字危机?
“迎来了书法教育的春天。”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淑琴说。
教育部日前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提出,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1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书法教育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走进课堂,走进校园。
在键盘盛行的年代,开设书法教育课还有必要吗?多年前,就有加强写字教学的相关文件发布,这一次,又会有怎样的情形?
从键盘回归手写,书法教育价值在哪里?
“毋庸讳言,‘汉字危机’已成不争事实。当下,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冷静,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做,尽快去做,有效去做,以应对乃至最终化解这种危机。”多年前,作为语文教师的严寅贤就建议: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
在他的印象里,曾经的中小学习字课为几代中国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美学记忆,为几代人打下了坚实的汉字书写基础。但现在,大家都关注成绩,书法好坏早已不再去计较,书法教育日益淡化。
“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室黑板的传统功能日趋式微,以至于黑板成为‘白板’。此举既损害了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又丧失了教师面向学生应有的书写示范力,可谓‘一举两败’。”严寅贤表示。
“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这样理解:文字不是简单地传播一种信息,不是仅仅把语言书面化。文字是一种文化载体。一切都机械化了,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在今天,写字教育仍然有其他学科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要求,我们只有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与施行才能真正体现中小学中推行书法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师查律看来,作为基础教育的书法教育不在于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多高的艺术层次,而是通过持续的书法教育使学生对传统审美理想与要求有个初步的整体认识。
“书法一直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书写者在理解并学习古代书法名迹时如同与前贤的心灵相交互,这是心灵提升的独特手段与途径。”查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