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美国、日本、韩国4国高中生科学兴趣与素养的比较研究,公布我国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学习与活动参与以及科学素养状况。
报告指出,中国高中生与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相比较,对科学感兴趣的分别高18.8、17.3和19.4个百分点;认为科学学习重要的分别高3.7、7.8和12.6个百分点。从高中生的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高中生比美日韩更喜爱科学,更认同科学学习的重要性,更具科学探究意愿和自主学习动机。
可是我国高中生从事科学技术的职业意愿并不强,换言之,我们的中学生不再想当科学家。数据显示,中国高中生将来想学理工科或医学专业的有30.8%,较美国、日本、韩国分别少8.9、8.3和13.8个百分点。中国高中生将来想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有32.3%,较美国和韩国分别少17和12.3个百分点,仅较日本多4.4个百分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忧虑地指出:“相较前几年,社会上科学的氛围不是很浓了,社会上涌动新‘科学无用’的观点,一些优秀的学生最终不选择科研职业,非常可惜。”
“一些少年儿童越来越多地考虑实现自我发展和家庭幸福,因此不愿意从事工作负担重或需要做出牺牲的职业,而从事科学技术职业,恰恰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表示。
调查数据分析指出,对科学感兴趣的高中生较小学生下降9.1个百分点,认为科学学习有趣的下降10.3个百分点;认为科学学习的内容即使和考试没有关系也很重要的下降6.4个百分点;对感兴趣的科学内容自己进行研究的下降19.1个百分点;当实验结果和预想的不一样时会查询原因的下降10.6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高中生进行科学研究少于美日韩,与韩国差距最大,低18.7个百分点。中国学生自己做实验少于美韩,分别较美国、韩国少3.6和7.4个百分点;中国高中生看老师做实验则高于美韩,分别高16.7和12.7个百分点。
有专家表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小学科学教师大多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和培训,在开展科学教学时信心和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教育也处于应试教育的支配之下,由于科学课不是主科,因而在一些学校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副科中的副科”。
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热情,并建立对科学的自信。“科学课程在内容上应以学习化、生活化、时代化、综合化为特点;在教学上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对科学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掌握,而不是对科学知识的死记硬背。”
本次调查显示,4个国家普遍存在女生对科学兴趣不足的现象,认为科学有趣的女生较男生低4.4个百分点;对科学感兴趣的女生较男生低6.1个百分点;探究意愿和自主学习动机女生分别较男生低2.3和8.1个百分点。(赵婀娜 章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