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改变“拼分数”山东教育新政冲击应试教育坚冰
2008-04-09    张晓晶

字体大小:

  从2007年末开始,山东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从拼分数转向全面育人,改革不仅在执行力度上前所未有,更在教育观念上带来了巨大冲击,无论对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来说,都无异于一场“地震”。

  山东教育领域的此番新政能否撼动应试教育的“坚冰”?面对改革,有人叫好,也有人疑虑,更多的人则是充满期待。

  “孩子们苦得没道理没价值”——教育厅副厅长博客引来百万跟帖

  在山东这场素质教育风暴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的个人博客成为一个“桥头堡”。因为及时传达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动态,这个博客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截至3月24日,跟帖近200万人次。

  这是一名普通高中学生的跟帖:“我们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起床,作业多得白天做不完,只能在晚上10点下了自习以后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做,基本每天都要到深夜11点才能睡觉,睡不到6小时。希望关注一下我们,我们不想再打这场畸形的‘战役’了!”

  这是鲁西南农村一名语文教师的跟帖:“每星期上26节课,早上5点35分起床,5点55分领学生跑操,6点15分上早自习,晚上8点10分放学,一般9点还要呆在教室里。学生就更苦了,再这样下去,老师受不了,学生更受不了!”

  “孩子们苦得没道理没价值。”张志勇告诉记者,目前学生这种“苦学”状态,一没有道理,因为已经超出了青少年身心所能承受的范围;二没有价值,因为这种“苦学”很难造就出大批有创造性的人才,相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却已成为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既不符合国家期待,也不符合教育宗旨。而且,在这种超负荷运转下,老师们也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窒息了他们的创造活力。

  “基础教育应试化倾向太严重了。”张志勇说,教育不应该太功利,升学应是教育的一个自然结果,而不应像现在这样,牺牲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换来一部分人上大学,而另一部分却被淘汰,“所以,素质教育非搞不可。”

  打开应试教育的“死结”,将拧了的教育环节一个个复位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近年来的实际情况却是:素质教育说起来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起来扎扎实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已经朝应试教育的方向拧去。应试教育的“死结”如何打开?山东此次素质教育改革方案的设计由表及里,全面配套,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复位。

  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太多、太滥,学校、老师为了不落后只能加班加点的问题,山东采取了几个办法。一个就是日常考试不打分,只用A、B、C、D几个等级来表示结果。另一个办法,则是打破学校之间的竞争排名,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活动。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同时,规定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把老师从竞争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作业量和学习时间,减少重复性的知识训练,增加实践性、自主性的学习内容,“一加一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向来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在此番素质教育改革中,山东把高中作为一个突破口。截至3月底,因为寒假补课和双休日组织学生自习、不开设体育课等原因,已经有1名高中校长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8名高中校长分别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还有部分学校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或者被通报批评。据介绍,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高中在第二年级末以前不得安排学生文理分科,到2011年,高中完全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张志勇说,以后,高中教育不能再靠升学率“一俊遮百丑”,要引导学校从拼分数向拼育人转变,有全面而多元的价值追求。

  要让素质教育真正实行起来,最为关键的还是发挥升学指挥棒作用。为此,山东将对中考和高考进行改革。

  关于中考,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初一学生实行学业考试,2010年启动全新的高中招生制度,即:以初中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新生取代单纯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录取新生;将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同时继续推行多种方式录取新生。这样,就把过去中考只看一次性成绩变成对初中三年成绩的评价;把过去的学业成绩考核为主变成对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考核,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关于高考,为了制止各地对高考升学率的恶性竞争,山东规定今年高考后省招考院不得将考生个人成绩提供给各市地教育部门,禁止有关高考录取数量的考核、奖励与公布,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存在的炒作升学率问题。另外,还将探索高考报名社会化改革,让高考升学率与高中教育脱钩,目前有关措施正在加紧研究制定之中。

  改革效果初显,疑虑也不少

  今年春季开学后,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和学生,发现学校大都调整了作息时间,减少作业量规定也落到了实处。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说,以前孩子每天回家要写1个多小时作业,现在没有书面作业,只有部分听和说的练习,基本上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以前早上7点50分上课,现在推迟了半个小时,孩子能多睡一会儿了。

  一名泉城中学的学生告诉记者,原有的早晚自习都被取消了,学生一天只上7节课,下午4点40分上完文化课,再参加30分钟的兴趣小组活动就放学了。“把课外时间还给我们,同学们都高呼‘万岁’!”

  但记者调查发现,禁止节假日和周末补课的要求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家长认为,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的几个病根仍然没有根治。一是中小学课程难度太大。家长反映,现在小学课程难度很大,教学进度非常快,如果不补课,很难全部消化。二是给学生减负后就要求老师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但现在很多老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三是减负后孩子的空余时间多了,而家庭和社会准备不足,还没有担当起教育和指导的责任。

  此外,高考改革与否仍是学校、老师、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出于对高考改革的疑虑,一些校长对素质教育改革还在观望犹豫之中。对此,山东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山东高中素质教育将与高考的招生录取制度改革同步推进。去年,山东开始在全省高校招生录取过程中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迈出了高校录取标准多样化的第一步。今年将在总结2007年高考招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高考招生命题和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依据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给每一个孩子、每一类孩子都提供一个发展空间,让大家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是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高考配套改革,最终将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来源:半月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短期内难以解决“应试教育”问题
· 李志民:短期内难以解决应试教育问题
· 李志民: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关系
· 新华社:不能让应试教育在补习班回潮
· 应试教育不改,英语纠结难消
· 校外培训调查:谁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
· 发改委副主任:改变应试教育倾向 提高教育质量
· 浙江教育厅长痛批:应试教育“绑架”了学生
· 给学生应试的头脑松绑为何成了高校第一任务?
· 教育部官员:功利性太重体育考试也成应试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