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民办初中已成为许多无锡小学生家长的首选,但面试改“面谈”后,把学生的各类获奖证书作为是否录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做法,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并引发出了大家对荣誉证书含金量的议论与思考。昨天,无锡市江南中学民办实验分校在校区进行了招生工作,此前大桥和辅仁两所民办中学也已举行了形式相同的招考工作。记者注意到,现场没进行任何形式的笔试,而是“按学生德智体表现结合五六年级成绩、获奖证书,学校和学生反映的情况,面谈情况综合评定”来决定录取与否。其中证书成了校方的重要参考,甚至还有学校提出“大门向有‘全国琴棋书画类证书’的学生敞开”的口号。记者看到,一位家长领着孩子抱着一摞获奖证书前去面试,结果很顺利地被学校录取了。那些没有证书或证书很少的同学和家长们见此情形都担心起来。据一位学生母亲透露,她的孩子成绩很好,就是没参加过什么比赛,所以除了校级的“三好学生”证书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孩子开始说什么也不愿来报名,好不容易才做通工作,毕竟孩子有实力,只是没有证书。孩子们在教室里接受“面谈”,家长在外面议论纷纷,认为“证书”代表不了孩子的素质和水平,更何况证书也不一定都是有分量的,搀了水分的也有。
其实,家长的担心并非多余。记者昨天为此走访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建伟先生,他说:“纯粹商业行为的书法大赛活动这几年确实不少,这里面的含金量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位学生家长透露,他曾参与一次作品评奖活动,光一等奖的证书就填写了厚厚的一大摞,其它奖次一个都没有。学校一张“招生简章”发下来,学生带着一大摞“获奖证书”去“面谈”,着实忙坏了不少家长,他们为了多一份“硬件”,硬是跑单位,找关系,求得厚厚的一叠证书。一位无锡某电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在电台参与过业余主持,近日也找到电台要求出具一份“实习证明”。类似的证书,虽然都是原版原件,但能谈到含金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