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民办高校催化教育改革 青年深造有了新选择
2002-07-01    记者 赵晓辉 李美娟

字体大小: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赵晓辉 李美娟) “如果重新选择的话,我还会选择海大,公立大学有点死板,这里更适合我。”中国最早的民办大学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信息学院大二学生吴楠这样告诉记者。

  民办高校灵活的教育与管理吸引了吴楠,也令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选择民办大学。民办大学在中国发展的强劲态势,使其成为中国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选择。

  13亿人口的中国仅有一千多所国家办的大学,每年只有不到一半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跨入公办大学门槛,仅占同龄人的6%。单靠国家投资使得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困绕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因此提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

  近年来,中国民办高校已逐渐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刚发展时的困境,从起初的租赁校舍、多方筹资中滚动发展,透露出强大的生命力。据官方统计,到2000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300多所,在校生约150万人,已经占到中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9%。而一些省份民办高校已坐稳了半壁江山,江西省有民办高校45所,在校学生8.7万人,学校数和在校学生人数分别是公办高校的120%和66%。

  目前,中国已有12所民办高校学生人数在万人以上。北京海淀走读大学1984年创办时仅有8个专业284名学生,今天已设有98个专业,2万多名在校生。江西省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人数已达到1.2万,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超市”。

  “民办大学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办学,专业依据市场而定,公立大学就缺乏这种灵活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洪成文教授指出,社会需求是民办高校生存的坚实土壤。海大设立的许多新鲜的专业,如视觉艺术专业,科技成果转让,中介服务等,都是根据北京经济发展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要设立的。江西服装学院是目前中国以“服装”命校名、并以培养高级服装专业人才为办学方向的仅有的两所学校之一,由于缓解了中国服装行业发展与现有形势中人才断层问题,在中国已小有名气。

  民办高校的师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海大的教师队伍中一半以上是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教授、副教授。近两年,海大的专职教师中甚至有了留学归来的博士。

  民办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中国有毕业生毕业难于找到工作的情况下,不少学生选择民办大学的实际理由是看重了这一点。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去年3000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达到100%,而其它的江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不少高校还根据市场需求开创“订单教育”的模式,使得学生在刚入校时就有“婆家”。去年海大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08%,其中不乏进入北大方正集团,清华同方,联想集团等知名企业。有的民办高校学生则考取奖学金留学海外,甚至被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

  北京市科教院私立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文源说,民办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补充了公立大学的不足,更侧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国贸系大三学生邹妙趣说:“在这里,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在自立能力上比公立学校的学生更能得到锻炼。”

  民办高校的发展其实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催化剂。王文源说,民办教育对中国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体制的变革都有一定的作用。在中国人的头脑里,教育已经从一种“福利”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服务”。民办高校灵活的运行机制也给改革中的公立大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是,民办高校的发展仍有一些资金、观念、政策、管理上的问题。

  目前,中国最高立法机关正在制定一部民办教育促进法,赋予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校未来的路将会走得更辉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找准问题 搞好高校基建工作
· 民办高等教育法亟待制定
· 一民办大学获剑桥授权开展普通教育课程
· 订单教育风靡西安民办高校
· 50万元年薪聘院长 民办高校创人才高价
· 民办高校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挥作用
· 世界500强预订210名西译学生
· 我国第一所民办大学走过20年
· “大三女生年薪40万”引发一场官司六宗疑问
· 山东省民办高校“扩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