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估组来到黑龙江大庆市萨尔图区,检查教改实验情况,特别想见教“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听一听他们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可惜得到的回答是:只有一位老师,还是返聘的。
综合实践课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出的一项新的必修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但就是这门课程,暴露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上存在的一些弊端。
顾名思义,综合实践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知识丰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问题是,现在的师范院校过分注重学科,比如数学系学生只学数学,毕业后也只教数学,不用管语文的事。这样森严的壁垒导致老师无法跨越学科鸿沟。萨尔图实验区一位老师举例说,我让学生调查同学锻炼身体的情况,有的学生进行了统计,但我不会统计分析,只能求助于数学老师。
据记者了解,在全国范围内,实验区的综合实践课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由一位老师负责,但很难胜任。二是把综合实践课分解到语文、数学等课程中,各科老师各教各的。
此外,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相当一部分老师感到有很多不适应:过去教学参考书束缚太多,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一下子放开,却不知道该怎么教了;课本多样化以后,允许老师根据本地区实际挖掘教育资源,可一些老师认为这太难了,不如多配几本练习册省事……
谈到老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大庆市萨尔图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王慧荣老师感触很深。“新课改要求老师是复合型人才,有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不能孤陋寡闻,要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从目前老师暴露出的普遍问题看,师范院校也要改变学生培养模式,但即使是现在就培养综合实践课师资,那也要等4年之后才有毕业生”。
师范院校的问题还不止于此。黑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敖国儒举了一个例子:2000年,黑龙江省开始高中课程改革,需要对高中教师进行课程培训。省教育厅为了提高各高校的积极性,把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分解到大学。但大学没有这方面的力量,没办法,只能请省市教研员授课,自己的老师反而没有介入。
敖国儒说:“师范院校教师长期不接触中小学,理论上难以指导实际。教学法老师往往又不受重视,自己还不知道新的课程标准是什么,怎么指导中小学老师,又怎么改革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
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怎样改革,一些专家和大庆课改实验区的老师提出了建议:
一是教育思想要改变。以往认为老师是人师,任务就是教。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只是突出课堂、教师、书本三个中心,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毕业走上讲台,也是照猫画虎,过去老师怎么教我,现在我怎么教学生,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是要培养更多的通才,而不是更多的专才。同基础教育改革一样,师范院校也应改变过分注重学科自身的状况,加强学科融合。随着教学实践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论、经典教案不再适应现在的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也要不断改进。高校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让这些未来的教师提前体验、掌握自主性学习,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
三是师范院校要注重加强与中小学教学实际的联系,及时了解中小学教学实践、改革动态、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活动,这样才能发挥高等院校智力库的作用。
一些专家还认为,解决目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固然离不开一线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教育部门及时组织培训等方面的努力,但从长远看,师范院校自身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