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再调研教师需要什么和IT厂商能提供什么方案,我们通过关注学生来打造数字化教学环境,进而打造新的教学模式,模式的规范推进带动理念转变。我们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把教案写成学案,必须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伙伴式互动,树状分类练习模式、过程性的评价。”这是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讨论会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仇勇平,在分享电子书包项目教师培训和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时的一段话。虹口区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率先实现了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和诸多新型教学模式的变革,参与教师在新教学模式的规范下也取得了专业技能的长足进步。现如今,与上海虹口区类似的教学模式变革和教师培训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策、教育技术、产品、内容;涉及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在这个系统化的工程中,不可忽略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水平。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教育改革正在全面实施,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新模式层出不穷,对教师无论在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方面都有新的需求。
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在峰会上表示,“教师是传承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的知识范围、传承方法与模式,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前提。
教师的前提力量不容忽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技术,教师能够应用才是关键。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教师信息技能和素养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普遍提高,更高层次的培训内容受到教师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