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贫困是最大的贫困吴昌顺
相关报道:义务教育最牵常委心 闫君
相关资料:我国初等教育投入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关报道;谢晋要为小学教师树碑立传
人有直言天下治——全国政协常委痛斥“讲假话、弄花招”现象
教育的贫困是最大的贫困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五中校长 吴昌顺
汉语词汇十分丰富,人口、人手、人力、人才------如何使“人口”变成“人手”、“人力”、“人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教育,中外古今,盖莫能外。
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
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就指出,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并不丰富。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在1999年青年学者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说中指出:中国21世纪面临12大挑战,第一位的挑战、第一位的压力、第一位的危机就是人口问题。
只有当我们全面提高了全民的教育水平,诸如真正实行了九年乃至十二年的义务教育,高等院校入学率达到大众化、普及化,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起来……那时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包袱已然变成了资源。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谈到21世纪前景时说过这样的话:知识使法国浪漫,经济使法国富庶,只有教育才能使法国发展强大。无独有偶,科技巨子、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也曾预言:未来十年,衡量贫富的标准将是教育。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说法,不仅知识界、教育界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凡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企业家也都赞同这种意见。
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教授舒尔茨早经测算提出,一个小学毕业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毕业生提高108%,大学毕业生提高300%;大、中、小学毕业生智力活动能量比为25∶7∶1。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时间每增加一年,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9%。中科院《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称:体能∶技能∶智能投入比为1∶3∶9;而收益却为1∶10∶100。
而世界发达国家平均受教育年限早就达到12年以上(我国的台湾也已实行12年义务教育多年),而我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年,全体老百姓平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02年,而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仅为4年。2001年公布的第五次人口统计结果表明:在受教育人口中大学水平的仅占3.9%,高中水平占12.23%,初中水平占37.26%,小学水平占39.17%。其余为文盲。这就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我们的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放在整个世界坐标系上来观察,不足之处令人不无忧虑:
——2000年4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卡尔召开了有180多个国家地区15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的高级教育论坛,这次论坛通过的“行动框架”文件表明,世界上尚有87500万文盲,而我们仍是一个文盲大国,目前青壮年文盲数字至少8500万以上(水分少不了)。也就是说,世界上10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1999年10月12日世界宣布60亿人口日,大学生正好大约有6000万,一个美国就有1450万,占世界大学生的24%,意即世界上4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美国大学生;当时美国大学生占人口比例为5.591%。我国为0.186%,他们是我们的30倍!令人深思的是,我国人均GDP首次达到800美元以上,而美国人均GDP也正是我们的30多倍。
——美国在二战以后,不惜重金高礼遇、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吸引人才。仅以留学生为例,迄今在美国的留学生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国在美国创业的大学毕业以上的人员就有45万之多。硅谷IT业的外籍人占有相当的比例,我国仅次于印度,居第二位。无怪王选院士说,美国硅谷高科技公司没有美国人不新鲜,没有华人却极为罕见。也难怪占世界人口不到5%的美国获诺贝尔奖者近年却在60%以上!
——谈到教育经费,那更是没有底气。尽管年年有增长,但主要衡量指标却大大低于世界水平。13亿人国家教育总投资3349亿人民币。而美国不足3亿人,教育总投资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提高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芬兰、瑞典、新西兰等国教育投资占GDP的份额都在8%以上,以色列为9%!而我们在以世界1.5%的教育经费培养着世界25%的受教育人口。(一个哈佛大学一年的教育经费150亿美元)
——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高等教育,至于基础教育却微乎其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投资比,印度为1∶1.59∶8.88;而我国投资比却是1∶2.65∶38.70。而且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主要依靠基层,也就是没有把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国家∶省地∶县区∶乡镇的比例为2%∶11% ∶9%∶78%。农村费税改革使基础教育的投资面临更大的考验。……
“万丈高台,始则一石”,基础教育的根基打不好,上边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不否认上了大学不一定准能成才,自学照样可以成为人才;但系统的教育对于绝大多数正常的普通人来说,却是成才的必经之路。尤其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接受全面系统的九年、十二年基础教育甚至更多更好的教育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983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曾发表过一份教育白皮书,题目叫做:“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无独有偶,2000年小布什和戈尔竞选总统时,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又发表一份文告,题目叫做:“国家仍然处在危机之中”。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居然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危机感! 2001年12月小布什上台提交国会通过的第一个法案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拨款增至275亿美元,以加强改革基础教育。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形势正在向积极方面转化:在世界教育两大潮流(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三大课题(师资、课程、评价)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展。
——中央将“科教兴国”列为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之首,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很有一些令人振奋的内容,“振兴”的提法就非常值得叫好。六大“工程” 如校长培训工程、园丁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进展顺利,收获颇丰。北京星期六特级教师课堂已举办院士讲座8讲,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近三年的高校扩招、取消年龄限制,是真正和世界接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虽然2001年报名435.5万人,25岁以上已婚者才不足2万人,考上1000多人,但意义重大。
——上海已率先提出向学习型城市迈进,35岁以下从业人员职业更新率为43%,25岁以下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仅有1年4个月,这就意味着学习培训成风;京津穗调查18—45岁人群,93.5%的人呼吁再学习;现在是十个城市青年,九个急着充电。“十亿人民九亿商”的局面已被十亿人民九亿学的大好风气所替代,曙光已现,希望在前!
未来世界什么样?有人说是后工业社会,有人说是高科技世纪,有人说是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注意力经济将成为主流等等,全有道理。但我最赞同的说法是学习社会、教育世纪、智慧时代。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一光辉的未来:“学习”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命的第一需要,“教育”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终身须臾不可离开的要义,“智慧”将成为提升每个社会成员精神世界、发展社会经济、繁荣人类文化的强大动力。
我殷切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在伟大的中华大地上成为现实。
(人民政协报6月27日)
相关报道:(人民政协报6月27日)
300余位常委100多人次选择 “义务教育”专题
义务教育最牵常委心
闫 君
本月25日至28日,全国政协九届十八次常委会如期在京举行,300余位全国政协常委报名参加此次会议,此次常委会有四个议题:防止土地沙化、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关注资源枯竭型矿城和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生活。一次会议,多个议题,成为此次常委会的最大特色。其中,26日下午和27日上午将对上述四个问题进行专题分组讨论,常委们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自愿报名参与讨论。从会议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的数据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专题的两次讨论分别有119人次和120人次参加,报名人数最多,成了最受常委们关注的专题。义务教育问题为何如此让政协常委们“放心不下”呢?笔者拨通了三位常委的电话。
龚育之常委:
经济发展了,上学倒比以前还困难了;
教育牵系人民切实利益,政协委员要说话
教育是基础,过去我们讲“百年树人”,现在虽然不需要用百年,但也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抓好教育工作。但是,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现状和由其引发的许多社会现象令人担忧。义务教育好像难以真正办成,没有做到大家认为它应该做到的样子。这次政协常委会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提意见、出主意,非常及时。义务教育关系家家户户,每家都有孩子,都面临上学问题,现在都遇到了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也逐渐商业化,将很多精力用在了创收和向学生要钱上,作为家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才能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比十多年前还要困难。按说,经济发展了,教育应当办的更好才对,但大多数普通人反而感到了更大的经济压力。贫困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教育发展缓慢尚可理解,但大城市里人们也普遍感到压力就显得不可理解了,为了让孩子上学而引发的的许多社会问题,与过去形成了强烈反差。人人都受过教育、也都有儿子、孙子需要受教育,无一例外要和教育发生密切关系,
因此,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遇到问题,值得每一个人的关注。作为政协委员,这一关系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更应该代表群众讲话。
叶少兰常委:
培养人的问题从哪方面看都很紧迫;
要好好研究一下,怎样更有效的培养人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义务教育问题,通过这次常委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想,义务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是百年大计,做好这项工作,人人都要有责任感、紧迫感。我从事文艺工作多年,也是研究生导师和客座教授,经常参与各种类型的交流活动,发现许多受过同等年限教育的年轻人之间相比,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大不相同,应用能力更是千差万别,常常让人感到名不符实,这样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什么样的学制、学风、教材和师资对青少年的教育更加适用,用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接班人。政协常委会今年选择这个题目很必要。今天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人才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将青少年培养成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这一问题从方方面面来讲,都显得十分紧迫。
冯梯云常委:
没有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中国依然难翻身;
办教育,心中要装着13亿人口
这次常委会讨论的四个问题都是当前突出的问题。总体看,我们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基本已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不错的基础,按照现在的样子继续搞30年,一定有把握达到预定的目标,因此,经济方面问题不大。我想现在我国最大的问题是13亿人的素质问题,唯物主义者不能回避矛盾,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客观地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我认为,第一,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都要常抓不懈。毛主席曾用“一穷二白”描述我国存在的问题,现在“穷”的问题正在努力解决,人民群众逐步富了起来,但“白”的问题却较难解决,应当引起更大重视。大学阶段教育这些年受到很多关注,国家也投了很多钱,高等教育要重视,这是应当的,但相比之下,义务教育更加值得重视,因为它关系着大多数人的利益。仅仅在大城市有一些硕士、博士、科学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整体国民素质提高上下功夫,中国才能真正翻身。
第二,要有13亿人的观念,尽快缩小东西部义务教育差距。从客观情况看,义务教育好的地方都是经济水平高的地方,义务教育存在问题的地方都是经济总量小、人民素质普遍低的地方。我在山西、贵州、云南、青海等中西部地区看到,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相当贫穷,有的家里几个孩子没有衣服可穿,更不要说上学。西部地区文化水平相当低,许多地方小学还没普及,这是我们看全国平均数据反映不出来的情况。我们办教育,心中要有13亿人口的观念,北京、上海代表不了中国,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太低,和东部相比反差很大。虽然我们面临的矛盾尖锐、任务很重,但如果矛盾再继续扩大,我们怎么对得起千百万的人民群众。所以,要尽快提高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
第三,义务教育经费,国家财政要承担。
我始终认为,这是个对“义务教育”的认识问题。政府不花钱怎么能叫“义务教育”?过去的义务教育经费,老百姓负担很多,一些地区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少了,中央给了经费,可还有不小缺口。越往西部走,地方财政越困难,无法承担庞大的义务教育经费,这些地区将来可能出现大批文盲。现在如果不重视解决这个问题,今后国家怎么发展?如果大量人口到了21世纪还是文盲,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跟不上,何谈精神文明?怎么建设现代化?我认为,大家的认识应当统一,国家财政要有更多的开支,支持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四,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
古今中外,社会力量捐资办学,从来都是一大“善举”,社会关注教育,办些好的学校,这种行为应当受到鼓励,这一传统应当继续提倡。但是,千万不要倒过来,把这种提倡变成以社会办学为主,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始终都是一项重要的国家任务。
相关资料(人民政协报6月27日)
这是一个与国家的贫富不相关的指标!
我国初等教育投入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基础教育不像高等教育这样可以通过收费来弥补投入足,也不像高等院校这样有一定的自筹能力,所以投入不足,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更为严重,尤其在那些经济滞缓,财政困难的地区来说,除了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以外,为了维持下去,就会造成或乱收费,或拖久教教师工资,或各种债务累累的严重局面。
下面来自UNESCO“World Education Report 2000”(全球教育报告—2000年)资料所提供的数据将有助于了解我国基础教学投入不足的严峻事实。
1996年国际上平均每一个小学生由政府支出的教育经常费用(包括教师工资)与该国人均GNP相比所占的比例
洲别 |
统计国家 |
小学生的教育经常费用
支出占人均GNP的% |
非洲 |
29 |
12.6 |
北美 |
16 |
11.5 |
南美 |
10 |
8.7 |
亚洲 |
34 |
9.9 |
欧洲 |
35 |
17.3 |
大洋洲 |
3 |
14.3 |
合计 |
127 |
平均12.75 |
请注意这个数字的含义,这是与一个国家的穷富(人均GNP的高低)不相关的指标。例如某个国家人均GNP为1000美元,而这个比例为10%,就是说该国出政府支出的平均每一个小学生的教育经常费用支出(包括教师工资)是100美元。
中国这个比例为6%,全世界127个国家中只有十个国家低于这个比例。还有九个国家也是这个比例。(张供)
相关报道;谢晋要为小学教师树碑立传(人民政协报6月27日)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熊树民)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昨天在北京承诺,他要找一名全国最好的女演员,拍一部为中国小学教师立传的电影。他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梦想。
谢晋当天参加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讨论,在谈到义务教育问题时作了上述表示。他说,20世纪50年代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开启了他的人生道路,使他看到了电影的魅力和教师的崇高。看完这部电影后,他就立志做电影,他的堂姐则主动要求到乡下当了一名小学教师。
这位全国政协常委说,他常年到全国最艰苦的地方拍外景,接触过无数的小学教师,深感他们从业的艰难和事业的崇高,深感教育对
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谢晋说,他决心在有生之年,找一名全国最好、群众最喜欢的女演员,用最好的设备,用一生积累的经验和感受,拍一部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希望借此把“教育”二字永远铭刻进全民的心中。
谢晋强调,现在中国的小学教师,远远“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的物质和精神待遇”;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常常不是突发性的,不大能看得出来,但是任其累积,中华民族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人有直言天下治———全国政协常委痛斥“讲假话、弄花招”现象
人民政协报2002.6.27
“一些领导干部做起报告来,数字一串接一串,不用讲稿,还能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就是经不起核实:很多数字与实际完全对不上。”
“一些地方,抓工作喊没钱,却不计成本'树形象'、粉饰太平。”
昨天,多位出席全国政协九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在会议分组讨论时,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讲假话、弄花招”的不正之风,提出了严厉批评。
本次常委会讨论的土地沙化、义务教育、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生活和资源枯竭型矿城问题,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李瑞环主席要求常委们围绕这些问题“讲实话”、“出实招”,引起常委们强烈共鸣。常委们指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协委员“讲实话”、“出实招”,更需要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
冯克熙常委说,一些领导干部“对暴露出的问题千方百计地隐瞒,对粉饰出的太平千方百计地宣传”;谢晋常委说,现在社会上流行“痞气”,少数干部嘴里没有真话,身上全是“痞气”;吴修平常委说,少数干部为官一任,走的时候“形象工程成系列,遗留问题一大串”。
翟泰丰常委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成绩能鼓舞人,也能助长一些人不思进取、骄傲自满的情绪。现在一些地区抓工作喊没钱,却热衷于办“节”、办“会”,办一场地区级的“节”、“会”要花两、三千万元,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把这些饰太平的精力、资金节省下来,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建议今后对各地“节”、“会”,要“严格控制、基本禁止”;建议贫困地区县乡两级今后不要盖豪华办公楼,已经盖了的,应该出售,把钱用来办教育、解决群众困难。
周宜兴常委指出,本次会议讨论的问题都不是今天才显现的。这说明,一些干部没有讲实话、精力没有用到工作上。我们一些部门,锦上添花的钱”花得流水一般;个别领导,在歌舞升平的场合川流不息。建议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把义务教育指标、社会就业指标、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进展等,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他的建议得到许多常委赞同。
冯克熙常委强调,假话、花招不能增强群众的信心,不能调动、团结群众。空谈误国,花招误事。解决问题、加快发展,关键在于讲真话、出实招,“人有直言天下治”,这是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