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的人仍然愿意从超市购买塑料袋,99%的菜市场还免费提供塑料袋。”今年暑假,调查限塑令实施情况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这些调查队伍却写出了面目相似的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甚至实施方案就是抄来抄去”成为一些实践团炮制报告的“秘诀”,更有一些大学生直言:网络搜索已经成为一些社会实践报告撰写的信息来源。
学生自己填问卷
五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往长沙开展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日前已经完成了一份二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并印制成图文并茂的精美册子。而学生小海却向记者透露,问卷里的三十个问题都是从网络上搜索的,最后的分析和建议,也是从网上搜索拼凑来的。
挂职锻炼也是暑期实践的重要形式,挂职锻炼的心得体会,也有不少学生是从网上搜索来的,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挂职锻炼从事的是事务性工作,这样‘万金油’一样的文章网上一找一大堆,而且既详细又有思想深度,复制一篇比自己写得还要好。”
实地调查“有点烦”
“实地调查比较麻烦,现成的信息多方便。”新闻系学生李波告诉记者,暑期实践正值炎热夏季,实地调查费时费力,成本太高;入户调查时还可能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所以就只能自己填写了。据悉,有的男同学在回答问卷时,从五十岁的阿姨到二十几岁的白领,都一一冒充过。一所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周老师告诉记者,课堂作业和毕业论文的抄袭之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实践中的造假之风。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类似的造假行为,一些高校纷纷要求学生签署社会实践诚信协议。今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项目专门制定了诚信承诺书,每个学生都要承诺:调研期间愿意接受专家委员会询查及监督,调查报告数据来源于实际调研活动。
调研还需科学态度
上大广告系教师贾鉴认为,出现调研报告作假的情况,是诚信和责任心的问题,其实不少调查都是有价值的课题,是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训练,学生应该珍惜。
大学生成功实践案例给我们带来启发。2005年,清华大学学生深入农村,写出了数据翔实的调查报告《乡村八记》,农民收支情况都有明明白白账目,还对“三农”问题提出见解,得到了专家的赞扬。
一些高校辅导员认为,学校应加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完善有关考评制度,让实践真正发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