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暑假已接近尾声,不少社区却迎来了孩子应付暑假实践作业的“盖章潮”。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本来学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现在却异化成了一场“盖章运动”,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实践变得徒有虚名。
社会实践顺理成“章”
暑期实践是许多高校纳入学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少中小学校也将社会实践作为假期作业的一项,意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然而开学临近,一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却成了一次关乎诚信的集体回答。
“8月底一到,我们这就迎来了‘盖章潮’。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社区要求盖章证明,为暑期社会实践的作业交差。”长沙市河西某社区工作人员何旭婷说。
帮助物业分发快递、打扫社区卫生、看望五保户人员……面对这些子虚乌有的社会实践内容,何旭婷表示无奈:“我们是真不愿意给孩子们开这些虚假证明,但有时候经不起家长的软磨硬泡,只能盖章了事。”
“盖个假章实际危害很大,不仅使孩子们不劳而获,更加助长了其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并不可取。”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说。
社会实践何以“践而不实”?
为何原本好端端的社会实践,却最终沦为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不被重视是社会实践“践而不实”的重要原因。“在社区里的社会实践无非就是些搞卫生、看门等打杂工作,不见得能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天气这么热,孩子受不了。”受访家长袁女士表示,“还不如给孩子报几个辅导班,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学校对实践作业的检查,大多也是“走过场”。“老师不过就是看看有没有盖章、签字,并不会追究其中的含金量和真实性。”袁女士说。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学分保持“宽松”政策,不会太为难学生。
“其实社会实践对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可以磨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们真正了解生活、工作的辛苦,比多背几个单词、多学一门才艺来得重要多了。”一些受访家长对此挺重视,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实践单位,颇为无奈。“我曾经带着孩子去过社区、店铺甚至公司,希望对方能够提供实践岗位,但都被拒绝了。”长沙市民龚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