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民戴敏从小就开始练字,毛笔字、硬笔字都练过。可是现在回想起从小练字的经历,戴敏直言很辛苦但不值得。“现如今,简历都是打印出来的,学生的作业是用邮件提交的,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的时候会写写字了,你说就算写一手好字又有什么用?”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电脑键盘和手机屏幕上敲字,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18894人参与)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字写得怎么样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在回答“你拿手(擅长)什么样的字?”的问题时,有42.5%的受访者选择了“都不拿手”,37.3%的受访者选择了“硬笔字”,10.8%的受访者选择了“毛笔字”,5.2%的受访者选择了“粉笔字”,2.0%的受访者选择了“美术字”,还有2.3%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
受访者中,90后占27.0%,80后占26.7%,70后占13.6%。
72.5%的受访者少年时代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书法是戴敏掌握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别的小伙伴都跑出去避暑,自己却呆在家里练毛笔字,练完毛笔字之后又练硬笔字,“后面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她便开始在教室、老师家里、父亲办公室,甚至公园的湖心亭练书法。那个时候,老师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拿着字帖临摹的场景是许多人共同的记忆,但对于家住上海的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练字直到初中为止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个暑假的作业都会有练钢笔字这一项。我每次都拖到假期的最后一个星期,然后一股脑写完。这个效果可想而知,字写得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调查发现,72.5%的受访者表示少年时代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少年时代痴迷于练字的场景对戴敏来说已经成为回忆,在别人眼中写字很好的她,现在也很少会练字。“现在就偶尔会提笔练字,以前在学校读书时,兴致来了会一个月练那么四五次。现在在外面工作实习,就一直没有练了”。
很多人,即便想练字,也并非易事。周依帆本想在大学继续练字,但是这也只停留在想法上,“也许今天兴致来了练一练,明天有点事推后,后天也许就忘了还要继续练字这件事了”。
调查中,仅有26.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写字好的人多,选择“不多”的受访者则占到54.3%。
但有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重庆市民陈前江已经工作一年多了,虽然远离高考多年,但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的他认为,练字对中国学生必不可少,“字写得好,阅卷老师的心情就会好一些,自然印象分也会高一点”。
“我以前读书时,看到一些老先生的板书飘逸潇洒,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美感”,谈到练字的重要性时,湖南大学中文系教师付湘龙津津乐道于老师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他表示写好黑板字,无疑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他为绝大部分老师只借助投影仪进行教学,而不会板书感到惋惜。
周依帆平时工作和交流都用电脑和手机,提笔写字的情况已经很少。她觉得在时代大潮之下,写字好看与否确实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也算是一个“加分项”。“一样的投简历,我有同学因为字写得很好看,就别出心裁,将手写的简历投给单位,招聘单位就觉得我那个同学特别有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