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文教育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
2014-11-17    光明网-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这两天,王女士心血来潮给儿子做了一个测试,让儿子以喜好程度对所学科目进行一个排序,儿子给出的排序是:体育、美术、音乐、写字、科学、英语、语文和数学。

  被公认为主科的语数外整整齐齐地被排在了其他学科的后面,而作为母语的语文被排在了最近常常与它同时被提起的英语学科之后。王女士的儿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三年级。“儿子说语文课除了写生字、听写,就是讲课文,老师讲的跟《教材全解》(一种教学参考书)上的一模一样,没意思。”

  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但是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会说,关键因素是高考。现在,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已经向更纵深的方向发展,回归教育本质、回归学科本源无疑是改革的方向。

  什么才是语文学科的本源?语文教材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在不久前刚刚举行的亚洲教育论坛上,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

  传统文化内容增加到50%

  王旭明对于那名三年级学生的排序结果并不觉得意外。在他看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语文的路子走歪了,不仅学生们不喜欢学习语文,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差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而且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

  现在有不少人提出应该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王旭明认为,语文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和母语学科的规律,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在语文当中加大比重就是一种对语文学科规律的尊重和回归。

  虽然如此,真的在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仍不是易事。

  “在教育部‘一纲多本’的指导下,我们出版社在2001年就出版了一套语文教材,古文比重相对来说较大,初中的一套教材共有7个单元,其中有两个是古文。”王旭明说,确实,对于是否应该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社会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觉得古文过于难繁,有人觉得与孩子现实生活离得太远。

  对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指出:“历久弥新是古代经典的特征,因为所有那些流传下来的都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等观念的,不符合的就会被渐渐地淡忘。”

  “现在,教材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这套初中的教材由原来的7个单元减为6个,古文单元仍然是两个,跟以前相比所占比重其实是增加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绞尽脑汁增加古文的比重。”王旭明说,他们在小说单元中又加入了两个白话文小说单元,其实这类小说也有古文色彩。现在这套已经修订的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已经占到了35%左右。小学教材则在每册书最后都增加一个传统文化单元,“我个人以为,小学甚至可以增加到50%的古诗文和其他传统文化内容。”王旭明说。

  学古文既不能摇头晃脑也不要R&B

  不过,在王旭明看来,社会上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也存在着误区。一种是纯粹为了背诵而把古诗词配上现代音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王女士介绍,她儿子从上一年级起就在每天早读时间听古诗词的音频,后来,为了让孩子们记忆得更快,老师把音频发到了班级邮箱,让学生下载后在家里继续听。“我一听差点背过气去,你能想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最炫民族风》(流行歌曲)中的说唱部分演绎出来是什么感觉吗?!”王女士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语文教育被指偏离生活 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
· 高考指挥棒下,语文教育何处去
· 上大学语文课是浪费时间?教授呼:救救语文教育
· 语文教育非语文化 如何让教材更符合教育规律?
· 教育时评:谁来解开语文教育的“死结”
· 作家亲历女儿语文教育:把诸葛亮称作孔明也算错
· 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 我们需要啥样的语文教育
· 在叶圣陶语文旗帜下重新集结
· 大学失“语”,放任还是拯救?
· 大学语文教育应超越选修必修之争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