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开学,南京卫生学校学生苏燕特别开心,她终于如愿以偿地选择了她心仪的中专校。苏燕今年中考考分达到了她第一志愿报考的普高分数线。分数公布后,她改变主意,报考了卫校。
南京市像苏燕这样考了高分却放弃普高而选择中专校、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在少数。学生和家长们渐渐地认识到,普高和职高是初中毕业生面前的两条平行道路,只要你付出努力,都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而让这两条道路同样宽广的,是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普高和职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渠道促进普职平衡发展。今天的南京职校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成为一代“蓝领”摇篮。
培养适销对路“蓝领”
自本世纪始,南京市对职业学校进行撤并、重组、改造,原则上按照一个区(县)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城区不重复设置同类职校的布局,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区一特色,优先服务本区,辐射社会各业,输送国际通才”的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态势。多年来,全市普职比一直稳定在1∶1左右,职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另有近10%的毕业生通过各类考试升入了普通高校。
目前,南京市11个区两个县的行政区划中,每所职校结合区县经济发展特点,设置了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鼓楼区处于市中心,鼓楼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的湖南路商业一条街。学校围绕商品经营等城市“三产”做文章,设立了现代零售业经营、市场营销、货物整理、产品展销等长线专业。毕业生很轻松地就能在全市的各大商场、连锁店、名牌屋找到工作,有的干了几年后成了老板。地处秦淮区的夫子庙是全国旅游风景区,秦淮区所属的南京旅游·营养职教中心立足夫子庙文化特点,专门培养旅游和饮食服务的“蓝领”。学校培养的营养类、烹饪类、旅游类专业人才成了各大宾馆、旅行社的“抢手货”,每届学生几乎100%就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里的职校立足城市三产,县城、农村的职校则扎根“三农”。高淳县是南京的“鱼米之乡”,高淳职业教育中心瞄准这一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等一系列办学举措一切以“农”字当头,开设了蔬菜种植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农作物、水产品绿色生态养殖等专业。六合区是南京的农业大区,六合职业教育中心走培养农业人才带动农民致富的以“农”养“农”的发展路子。在六合老百姓中流传这样的“民谣”:职校毕业生“一年入行,二年致富,三年小康”。
“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根据市场需要特别是当地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设置专业、确定招生计划。”南京市教育局负责人说。南京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的优势还体现在招生的有序性。以前,各学校专业重置现象比较突出,在招生时,容易发生生源“大战”。现在各校有各校的长项,有不少专业无法“复制”,即使复制了,毕业生也不能适销对路。
强化品牌专业 挖掘新兴专业
“靠船下篙”是南京市职业学校校长们的“职教经”。职校的专业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就业率的高低是职校的生命线。如何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专”的特色专业?“靠经济社会发展这条大船,设置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有计划地确定招生数。”南京市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说。
据了解,南京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一至两个叫得响的传统专业,是学校的“品牌”。有百余年创办历史的南京市女子中专·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教育是该校的“拳头”专业,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不少学校招聘幼师就认这个学校。南京市财经学校以培养金融、财经、税务等方面的学生见长,学生在校期间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未出校门就成了“师傅”,毕业就能上岗,减少了岗前培训这一环节。
传统特色专业需要做精做强,但仅靠一两个这样的专业还不够,必须挖掘一些新兴专业才能立足市场。2002年,南京市莫愁职业学校原校长张铎偶尔听说各大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古书籍日趋腐蚀、损坏,如果得不到保护,一些颇具价值的宝贵资料极有可能“灭绝”。听到这一信息后,学校经过充分论证,开设了“古书修复专业”。当年试行招收30名学生,学生毕业后统统被高校和国家级图书馆以较高薪水抢走。现在,“古书修复专业”已成为学校的强势专业。
早在南京地铁筹建时,南京的职业学校就“盯”住地铁这一新兴行业。南京职教中心等学校迅速与地铁建设指挥中心联系,帮助培养地铁乘务、维护等专业人员。螃蟹养殖与鉴别、乳鸽生长技术、珠宝鉴定、动物检疫与防治……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行当”,如今却写进了南京市职业学校的课表。
今年上半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代表在南京职教中心参观时,教育部职教司的一位负责人说,南京市职业教育从复苏走向兴盛的“秘诀”正是把学校办到市场中,把课堂设在社会上,时时把握市场脉搏,以高质量就业为航标,量身定做自己的特色专业。
向社会延伸 拓展办学范围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比较了江苏与浙江、福建等兄弟省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后指出:“江苏的最大优势在教育、在人才,要发挥优势,让江苏人靠自己的头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财富、致富江苏人民。”富民先富脑袋,为了让教育资源最大化,让更多的人通过教育致富,南京市敞开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大门广纳生源。
2002年,南京职业教育承担起再就业培训工作,实施了“促就业、助致富”工程,免费培训全市下岗职工,开展面向农村骨干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每年由各类职业学校至少培训1万名下岗职工,至少培训转移1万名农村骨干劳动力。南京市中华职教中心、下关职教中心、商业中专等学校开设了烹饪、家政服务、插花艺术等50多个专业,仅2004年上半年就培训了1.2万人次的下岗职工。
接受职业教育致富的不仅仅是城里人,受惠的还有农村骨干劳动力。2004年,南京市各类职业学校、区县成人教育中心培训了30618人,培训后转移农村劳动力25440人。与此同时,南京市教育局还组织“农科教讲师团”,常年巡回全市郊县乡镇村开展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深得老百姓的欢迎。
南京职业教育在惠及全市城乡的同时,还把办学延伸向国外。今年8月30日,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中国处处长维尔克,再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对南京职业教育中心现有专业进行创新改造,为该校向高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发展提供咨询和帮助。合作的范围从教学模式到与企业的“联姻”延伸到方方面面,为南京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打开了一条现代化通道。南京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中德合资的国内企业就业,而且可以到德国的本土领“洋薪水”。
在南京,因为接受了职业教育而领到“洋薪水”的,不仅仅是在校的学生,城乡富余劳动力也能通过职前培训获得专业技能捧起“洋饭碗”。从1995年起,南京职业教育中心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南洋公司、新加坡国家建设局合作,10年累计培训并输送2.8万余名从事瓦工、木工、钢筋工的建筑劳务人员。2001年,南京职教中心等学校成立外派劳务人员培训基地,培训本省及周边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4000多人,学成后他们分别被派往约旦、斐济、毛里求斯、菲律宾和日本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