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毕业生尚未毕业就被“预订”,未来“高级蓝领”备受企业热捧——
职校生“逆袭”最难就业季
6月26日,在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举行的“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比赛中,一位参赛学生正在操作机器。(本报记者 陈剑摄)
这个夏天,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19万人,与此同时,招聘岗位不增反减,用人单位供给量下降约15%。
事实上,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的是一片“冰火两重天”景象。一边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职状况降到“冰点”,另一边则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居高不下的就业“沸点”。记者从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了解到,不少职校毕业生尚未毕业就已被提前“预订”,大赛获奖选手更将被大型央企高薪“收”走,这些未来的“高级蓝领”依旧备受企业热捧,华丽地“逆袭”最难就业季。
推荐内容>>全国13个省区市已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
推荐内容>>三部门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推荐内容>>“最难就业年”呼唤职业教育 专栏>>职教新闻
最难就业季,职校生供不应求
“基本没什么影响,尤其我们学校工科专业的学生早就被‘瓜分’完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天津轻工职院”)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人田洪军谈起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脸轻松。他介绍,虽然学校每年对学生初次就业率的要求高达95%,但这个数字每年都会有所突破,即便是在今年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
同样对学生就业情况没感到太大压力的,还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勇。“虽然跟去年相比有一点落差,但总的来看影响不大。”他说,去年是3家企业“抢”1个学生,今年2.5家企业争抢一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发布的《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也显示,2007年~2011年,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相对的,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8%,较上届同期降低8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结构性失业问题。”在天津轻工职院院长戴裕崴看来,大学的专业设置,应该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配合,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一所高等院校的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也很有特色,可是专业结构和设置无法与国家的产业发展情况相适应,其就业情况也就可想而知。”
而在这个层面,职业院校似乎有一些“天然优势”:能够随着市场和产业的改变,设置相关专业,保持动态调整。从2001年建校之初的8个专业,到如今的29个专业,天津轻工职院的专业调整并非“8+21”,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有淘汰、有增设、有分离。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里并不鲜见。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那就是和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何为紧密结合,即“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生学习对接。
与此同时,市场和企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被认为是职校学生供不应求的重要因素。戴勇分析说,现在我国进行产业转型调整,一些新兴产业涌现,由此而来对能够胜任这类工作的一线技术、生产、管理等较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也在增加,而这批人才大都从职业院校产生。
推荐专题>>三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做好定位是关键
推荐内容>>2020年高技能人才缺口2400万 高校毕业生加速蓝领化
推荐内容>>人社部:史上最难就业季或再持续五年
推荐内容>>2013年就业蓝皮书在京发布 专家表示就业观念需要改变
推荐内容>>关注大学生就业:就业观、教育观、用人观都该转了
推荐内容>>报告称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9%
推荐内容>>教育部:四举措助贫困、女大学生等群体就业
推荐内容>>“最难就业年”呼唤职业教育 专栏>>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