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教育改革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究报告》全文
2010-12-07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字体大小: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究报告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               

  目  录

  一、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理论和背景       

  1、制度创新的概念界定

  2、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合法性和可能性

  (1)政治合法性的要求

  (2)权力下放提供了地方制度创新的可能性

  (3)社会诉求形成制度创新的推动力量

  3、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1)地方政府是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

  (2)地方政府竞争推动地方制度创新

  (3)区域竞争与地方制度创新的关系

  (4)地方政府作为主体推动制度创新的优势

  4、90年代以来国家关于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

  5、《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二、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分析和评价     

  1、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主要功能

  2、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内容维度

  3、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价值

  (1)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

  (2)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

  (3)改善教育品质,提高提高质量

  (4)形成新的教育治理模式

  三、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新进展

  1、本次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案例的基本情况

  2、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现状描述

  (1)转变政府职能的地方教育行政制度改革

  (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政府主导公民并举破解学前教育难题

  (4)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5)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的职业教育改革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7)打造学习型社会,推动终身教育发展

  3、当前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特征

  (1)以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为创新来源

  (2)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品质为核心价值

  (3)改善公共服务、建立多元合作关系

  (4)教育行政改革产生具有示范性的的重要案例

  (5)大教育视野中的教育制度创新逐渐增多

  (6)创新主体的政府层级增高、类型增多

  四、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机制研究    

  1、创新的实质--地方做了什么?

  2、创新何以发生--制度创新的启动机制和动力结构

  3、制约制度创新的主要障碍

  五、讨论和展望                            

  1、我国正在进入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活跃期

  2、理性认识“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

  3、建立教育改革的可持续机制

  4、重视教育局长的专业化建设


  相关报道图片报道:专家局长共议"教育改革,靠的是什么"  


  相关报道图片报道:专家议高考制度改革及高考加分政策  


  相关报道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获奖名单  


  相关报道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
· 《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 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评选拉开序幕
· 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获奖名单
· 教育改革需要英雄引领 请认真对待手中的权力
· 杨东平: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 家长成帮凶
· 对话杨东平:培养“合格公民”优于培养接班人
· 杨东平:《纲要》应有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高考改革将有多个备选方案
· 杨东平: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