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如何尽快拿出应对措施,加速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成了今年“两会”点击率最高的热门话题之一。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入世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发生深刻变化,也将对中国教育产生亘久而深远的影响。
不再有“象牙塔”
应当承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成就是巨大的,但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仍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教育对其在教育理念、管理和教学方法、教育规模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能无动于衷。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认为,对教育而言,入世的挑战,首当其冲是教育行政部门。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必然遭到扫荡。“象牙塔”已不复存在。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转变行政命令式管理,强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的公开性和公正性,进一步从对学校具体的、微观的管理转到综合运用立法、拨款、规划、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监督评估等宏观管理上来。
缺乏投入支持的教育无法寻求更大发展,甚至被别人抢滩。中国教育目前的供需矛盾较大,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优质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加入WTO背景下谈教育经费和投入,王立平委员认为倒不如看成是在更多地权衡同别人竞争的资本。这样一方面政府要提高教育的责任意识,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同时也要在教育市场机制运作下扩大教育的资金积累,从而增强教育的整体竞争能力。
也许是因为做过多年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的缘故,全国人大代表、现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夏秀蓉对入世后的教育看得更为切实。她认为入世影响最大的将是怎样发展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就上海而言,与国外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其实早已开始,今后合作的领域将会更广泛,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尽快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方面的法规,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合作必然开放,而开放的同时必须更加完善教育的法律法规,对不符合WTO规则的法律条款必须重新修订。王立平委员认为,入世后的中国教育必须真正走法制化轨道。
许多代表委员在谈到入世后的中国教育时明确指出,垄断缺乏竞争和利益驱动,导致教育效益低下。既然我们已经承诺逐步开放义务教育以外的教育市场,其实垄断已经不再。中国必须在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方面积极探索新机制,开发和占领教育市场,使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加速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必先利其器
入世,不进则退。中国教育已经没有退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代表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应对入世,必须主动出击,其中最核心与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质量。加入世贸组织,说到底,就是要质量、内涵和水平。中国的高等教育,拿什么与国外著名大学抗衡?关键要看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
蒋树声代表提出,加入世贸组织,高等学校必须努力打造自己鲜明的办学特点和个性。他说,一定要培植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品牌,只有真正做到把国家一批基础较好的大学创建成世界有影响的品牌大学,才是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有品牌效应的大学一定是在某些学科上具有世界影响的建树。就像人们一谈到法学就会联想到哈佛,谈到航空就会想到加州理工学院。蒋树声言称有知名度才会有国际竞争力,而这一切必须仰仗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中国当前缺乏世界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著名学者。
不事张扬的蒋树声坦言这些年南京大学一直在努力不懈地追求特色与个性,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氛围。蒋树声认为这样的个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急就的,必须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积淀。他主张宽基础以培养更多文理通用人才,蒋树声代表说,知识经济时代,文理通用的高水平博学家或许比某一领域的专家更多地发挥作用。为迎接入世挑战,蒋树声认为高校应该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引进优秀教材,同时选择一些学科进行双语教学。高校有责任培养一批应对入世,通晓入世规则的各类人才。
吉林大学校长刘中树代表说,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在WTO背景下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问题。讨论报告,领会实质,高等教育必须尽快确定人才的国际化标准和模式,调整专业结构,在保持教育自主性的同时,认真研究如何利用好外资,不仅培养好人才,也要学会吸引和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造出海大船
中国堪称世界最大的教育市场,加入世贸组织,绝不意味着让出教育市场,而是要寻求一条共同发展之路。
中国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丰富的教育经验,扎实的基础教育,蕴涵其中的丰厚文化积淀。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可植曾主管四川教育多年,谈到这一话题,他深有感触。他说,应当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入世后的中国教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其实在许多方面占据着优势,比如理科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班级管理制度等等,应当充分看到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优势与特长,同时也要增强急迫感,办更多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不能因为基础教育不参与开放就觉得入世与己无关,基础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扎扎实实抓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搞不好,其他教育则失去附着。王可植代表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不能一哄而上,要学会鉴别,选择国外一些真正高质量的优质资源与之合作。总之,中国教育在入世后更要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思想努力办学。蒋树声代表认为,中国教育在入世后更要光大自己原有的特色和传统。他认为,扩大中国教育的开放度,一方面要派人出去学习,同时也要吸引更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蒋树声说,现在来中国的留学生大多是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语言等,但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还很少,要想办法吸引更多留学生。一个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包括留学生数,其中具有学位的研究生比例也是重要参数。没有高质量立不住,因此必须打造大船。
中国地质大学赵鹏大委员的看法是,伴随入世,今后高校间的国际交往将更加频繁,中国高校也应不失时机地向海外拓展,走出去,闯出一片艳阳天。
造船出海,人才至为重要。南昌大学党委书记周绍森代表认为,入世后的竞争不可避免,人才争夺也会加剧。中国教育必须提高发展规模和质量,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如果说入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更为直接和显见的话,那么它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从当前来说,则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做到未雨绸缪,早虑而不困。中国教育必须走一步,看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