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多年来一直处于落后的境地,这些地区的教育该怎样发展?今年“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来自西部地区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教委主任刘中慧认为,西部民族教育是西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因此,党和国家应当对西部地区民族教育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她建议,设立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基金,实行免费入学,确保所有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高校在这些民族贫困地区实行定向招生,减免学费,学生毕业后又回到这些地区工作,既圆了贫困地区优秀学生的大学梦,又解决了贫困地区缺师资、缺人才的问题。
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第二小学教师瓦什尕·丽扎·丽达认为,眼下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还未被一些边疆地区所认识,这一点是急需改变的。要提高边疆基础教育的质量,除了政府和领导重视之外,还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因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应花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而达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建立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有效机制,改变吃“大锅饭”的局面,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好自己的学生。
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可植认为,四川基础教育的重点、难点都在民族地区。四川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十分艰苦,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发展起点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努力,四川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各类教育同步推进。到去年底,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总数达到13.89万人。四川去年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每年拟投入3亿元资金用于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他认为,目前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有:部分地方党政领导认识不高,落实不够,贻误了时机,影响了工作进度;对口支援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王可植代表指出,民族地区教育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四川省应抓住实施《十年行动计划》这一历史机遇,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教育的后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