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自然资源贫乏,人多地少,直到60年代初还很贫穷。今天,韩国能跻身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主要受益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其中企业教育是促进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
韩国的企业教育由政府、企业、团体和私人共同举办。从60年代开始,随着韩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韩国政府高度重视企业教育,把它作为培养见效快、适用性强的技术人才的一项战略任务。
1963年韩国政府成立了生产力发展局,隶属工贸部,下设生产力培训学院。这一学院是韩国最早、层次最高的培训人才的法定机构,主要培训高级企业管理和技术开发人才。70年代初,韩国就制定了“教育立国、科技兴邦”的发展战略。为普及和推广企业教育,1970年韩国成立了工业职业培训局,隶属教育部,下设数十所培训学校和中心,并领导各行业及社团的培训活动。该局主要负责组织就业前的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和文化技术训练,以及政府定标的一、二、三、四级企业技术员工的考核与发证工作。同时,政府还积极倡导企业、团体和私人开展企业教育和培训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各具重点的全国性的企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为了增加教育经费,1970年国会通过《教育税法》,自1971年起每年向纳税者征收其税额10%的教育特别税。1990年,韩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26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9位。政府还多次大规模地引进外资,鼓励民间和私人投资解决教育经费问题。
1976年,韩国出台了《企业员工培训法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个超过150名员工的公司企业,每年必须对其20%的员工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脱产技术培训。
1986年韩国建立了“企业教育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主必须为每月工薪低于1000韩元的员工,向政府交纳相当于其工薪5%的金额作为该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工薪低、只具有初中文化或初级技术水平的员工参加政府组织的企业教育和培训活动。私营企业举办的培训院校,生产力发展局也为其提供培训设备和20%的资金补助。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机遇,政府决定从1991年到2000年,每年按国民生产总值1.5%的比例逐年递增企业教育经费,加大对企业教育的投入,以确保企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90年代,政府着力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工贸部先后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合作,建立了日韩、德韩和美韩等企业科技学院,吸收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在职员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如计算机软件开发、激光、机器人、核能、宇宙空间技术、海洋生物等等学科,毕业后发给大专或本科的结业证书。
韩国设有两个职称序列:一是大学或技术院校毕业后从事科研或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的职称序列;另一个是通过在职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后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工人的职称序列。这两个职称序列又各自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但两个序列中的最高职称的薪金和福利待遇相同,这激励了广大在职职工,从而培训出大批熟练技术工人,推动了韩国企业结构由体力、劳动密集型向智力、技术密集型的转化。
韩国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团都有独资兴办企业院校、甚至研究生院的文化传统。每年保质保量地为本企业输送大批建设与开发人才。大宇企业集团获得成功的决窍之一便是它实施了“人才第一”的战略,它首创了韩国企业界独资兴办员工培训进修院校及研究生院的教育制度。该集团90%以上的员工都经过严格的企业培训。大宇、三星企业集团每年用于培养人才的经费高达6000多万美元,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西欧等大中企业的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