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扩招越来越谨慎
2002-04-02    阎建立

字体大小:

  高校大规模扩招从1999年开始,已连续进行了3年,1998年全国计划招生数目是108万,2001年计划招生数目是250万,扩招使在校生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还要多。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扩招给高校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也备受教育界的关注。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联合进行的《扩招生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状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扩招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调查显示,高校对扩招的态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审慎,扩招后大部分学校首先面临的还是硬件设施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其中尤其应注意教师问题。

  本次共调查学校50所,其中90%是普通高校,包括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和北京市属院校,其余为成人高校。从近三年的扩招情况看,本科的扩招幅度主要在30%以下,以11%至20%这一幅度最多。专科生的扩招幅度更大一些,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央部委属院校扩招的幅度比北京市属院校要小。

  63.8%的学校对扩招持肯定的赞成态度;14.9%的学校认为应持慎重、稳妥的态度,扩招规模应适度,本科应扩招,但专科不应扩招或少招。

  对于扩招后学校面临的困难,67.3%的学校认为硬件设施存在较大的困难,36.7%的学校认为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86%的学校面临着硬件设施不足和经费短缺问题,理工科学校所面临的这方面的困难更加突出。另有10%左右的学校存在其他方面的困难,如思想观念跟不上、学生质量明显下降、教师不适应、教学存在困难、校园面积不足等。学生宿舍是大多数学校硬件方面首先面临的问题,占被调查学校的63.3%,其他还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体育设施等。中央部委属院校的硬件设施不足问题更为严峻。

  扩招后大部分学校在教师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只有15%左右的学校尚有较大扩招潜力;其他65.3%的学校,教师的情况已经不允许进一步扩大招生。62.5%的学校认为在基础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师短缺现象;有31.2%的学校认为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存在着教师短缺问题;北京市属院校专业教师短缺现象更严重,计算机、外语、法律、信息等热门专业或新增专业教师短缺现象严重。

  调查显示,扩招所增加的经费收入在很多学校都没有用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却用在解决学校多年遗留问题,如教师住房改善、教师工资待遇提高等。这种现象应引起注意。

  在对高等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志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思想品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标志,以往受到重视的专业理论修养开始受到冷落,人们对高校人才质量的看法正在转变。在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教师素质和水平以及学校管理水平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高校扩招后,大部分学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以增加教师工作量来缓解教师短缺问题;以上大课、多设班级、全天排课等方式来安排扩大招生后的教学;以增开自习室、加强课后辅导等作为保证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以增设扩音和投影设备、增设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但这些都是针对扩招带来的直接问题的即时性应对措施,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未来的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还会面临较大困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扩招要“质”“量”并重
· 香港中文大学将在内地扩招
· 中国高校2002年招生将达到465万
· 福建高校将扩招15% 高等教育建设向大众化迈近
· 贵州去年高考录取率过高令人堪忧
· 黑龙江高校扩招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
· 金开诚委员:高校扩招 宽进不能宽出
· 北大清华人大 今年都不扩招
· 高校扩招这条路走错了?
· 扩招如何推动高教普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