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年来,残疾大学生数量增加,就业难度也在增加。以北京市为例,近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中、高等教育发展迅速,1996—2001年,全市共有300名残疾学生考入高等院校。
不久前,北京市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大特教学院和北京青年报联合举办北京市首届残疾大学生就业洽谈会,40多家用人单位和近百名残疾大学生参加。
记者注意到,不少残疾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接触时,递交的自荐材料最上边摆着团员证,以证明“我是优秀的”。
许多残疾大学生向记者表示,他们成功就业需要克服大量困难,渴望社会各界帮助尤其是就在他们身边的学校团干部的帮助。
残疾大学生如此看重自己的团员身份,团组织对残疾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举措呢?记者在招聘现场进行了多方采访,并着重与有关大学的团委负责人进行了交流。
在招聘现场,一些用人单位的领导向记者表示,他们招聘残疾大学生并不完全是出于同情,而是因为这些学生虽然生理上有先天缺陷,但经后天努力,他们中很多人不但有真才实学,还比别人多一分韧劲。
中科先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东告诉记者,公司去年招了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女大学生,1年来,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赢得公司所有人的钦佩。“没有人看不起她,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向她学习,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年还会招身残志坚、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
尽管残疾大学生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肯定,但目前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很不乐观。据北京市残联从北京市各区县统计的数据,往年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残疾大学生有30多人,今年毕业的残疾大学生有60人,很多还没找到工作。
在招聘现场,记者遇到1998年从长春特教学院毕业的聋哑生张福源。学设计装潢专业的他,至今未找到工作。他的爱人和他是同班同学,现在也没工作。
采访中,高校团委对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反应不尽相同。
个别大学的校团委负责人明确回复记者,残疾大学生就业是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的事,不在他们的工作范围内,即便是有劲儿也不会往这方面使。另外,残疾大学生数量很少,其就业问题也不应是他们工作的重点。
而大部分高校团组织还是向残疾大学生伸援手。刘川是北京第一所残疾生大学联大特殊教育学院的团委书记。他告诉记者,该校今年有20多名残疾大学生毕业,这已经成了全校上下关注的大事。虽然学生毕业的事情主要由学生处管,但他觉得帮助和辅导残疾大学生顺利就业,仍然是团委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平时团委组织的一些活动中,刘川注意将残疾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融在一起,增进他们与常人沟通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2001年底,该校团委向学校汇报了一项工作思路:如何根据残疾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开展团组织活动。
天津理工聋人工学院团总支书记李强说,该校150名学生都是聋人,是团干部工作和服务的重点,因而在残疾大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上,团干部已经从幕后走向前台,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主动承担起责任。
该校团总支直接牵头推荐学生,并为学生把好几个关。有些用人单位距学校较远,李强和团干们还亲自去用人单位,借来摄像机将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食宿条件拍摄下来,做成专辑,向学生公开放映,同时将学生的有关资料寄给用人单位。
团总支还主动做大量的接待工作,他们每年都邀请一些公司到学校,搞校内招聘会,以方便学生找工作。据了解,该校从1991年建校至今,培养了几百名残疾大学生,这些学生很多都找到了工作。
因为团干部工作细致周到,2001年,一家在深圳的香港独资公司一次从该校招了7名残疾大学生。
2002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