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化一直被认为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障碍,遭受了社会各界的批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问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新型国际大学,借鉴中英两国优秀教育传统,在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型大学及育人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怎样去行政化,大学才能实现自主办学、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此,记者专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
高校资源配置过分依赖各类项目和工程
记者:现在社会各界对大学行政化批评很多,认为行政化阻碍了大学的发展,您认为高校行政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推荐阅读:如何克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 教授治学路咋走?
推荐阅读:高校院所"官研"不分严重 代表忧心官帽阻碍创新
推荐阅读:湖北“最严高考”安检如登机 手机屏蔽仪全覆盖
推荐阅读:陕西招办:高考使用网络语言可能被定为错别字
推荐阅读:上海否认高考作文禁网络用语 专家建议慎用
推荐阅读:南科大学生是否高考将定论 朱清时:尊重学生
推荐阅读:高考加分全面“减肥瘦身”家长吁接受社会监督
席酉民:目前高校普遍显得浮躁,似乎更关注一些显性指标,如SCI,重点学科数、博士点数等。校领导和大教授们的精力主要用在了资源的获取过程中,而没有集中在利用资源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上。究其根源,与国家到教育部、到学校、再到教师的资源配置过程相关。目前资源配置过分依赖各类项目和工程,如“211”、“985”等,且有一定行政色彩。
我们不能笼统地批评项目制资源配置。项目制的缺点就是有可能会违背科学研究的规律。大学更多的研究是兴趣导向的,项目制资源配置可能会扭曲兴趣驱动的研究,诱导大家跟着项目跑,从而影响兴趣导向,进而影响突破性的基础研究成果的涌现。
另外,当前项目制常因申请程序复杂,学校为了获得支持不乏临时组合和拼凑等现象,加上有时行政部门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科学家、教授把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资源用在了申请项目上,甚至是跑项目上,难以静心于科研、教学。
由于缺乏比较科学透明的资源配置体系,过分倚重项目或工程,诱导各级发明项目,有人戏称“搞名堂工程”,一旦上级通过某工程或项目获得资源,就启动了新一轮争取项目的运动。教授们的心思、能量和时间不断地消耗于这种迎合上级或项目和争取资源的运动中。
在学校层面,如何将“××”工程分得的资源配置到学院和教授也是非常复杂的运动过程。不少学校的老师都抱怨,每个工程或项目基本上都是由几个校长、副校长、大教授或者院士分走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未恰当分离和互动,致使不少人认为进入权力层很重要,不仅可以方便获得资源,而且结题更容易。这才导致高校无处不在的行政化现象,校长行政级别、教授争抢行政职位、行政权力介入或干预学术判断等。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体系包括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实施要真正解决行政化导向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最根本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资源配置体系,二是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