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的各种报告中不断强调要增加科研经费、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但是现实中,大量科学领域的博士生毕业后并不看好科研工作,纷纷转入经济、软件、金融等非学术研究领域寻求发展
美国年轻人为何不爱搞科研
■叶菊艳 编译
当今美国,正处于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前人难以想象的先进研究工具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科研发展。
然而,现在却不是培养年轻科学家的最佳时期。学术训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学术岗位越来越少、科研基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年轻科学家认为自己在学术界前途暗淡,看不到希望。因此,当科学精英大力鼓吹美国需要更多科学家之时,优秀学子却失去了学术研究的“斗志”,纷纷转入了商业等非学术领域。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揭示了这一问题,并分析了原因。
就业难 博士后成了缓兵之计
据美国物理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物理学领域,目前有70%的博士生毕业后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原因是他们找不到固定的教职或科研岗位,而在2000年,只有43%的人选择博士后研究。
在许多人眼里,斯蒂芬·徐可以说是美国科学家培养体制中的一位成功科学家。作为俄勒冈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是量子力学研究方面最前沿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他还建立了两个非常成功的软件公司。
如今,他培养的4位美国博士生中没有一人在理论物理学方向取得教职,而是通过他的关系进入了金融或软件行业。随着学术职业对美国本土学生吸引力的下降,在美国大学的物理学科中,大多数博士生都是外国留学生。斯蒂芬教授非常担心这种情况,他认为,“长期下去,人们会渐渐忘记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职业选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职前培训办公室主任梅琳达·玛丽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她表示,现在许多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优秀本科生看到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尴尬处境---教授拿不到基金,博士后无法获得终身教职。同时,与1987年相比,科学领域的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平均时间延长了一年半。这些被认为大有培养前途的本科生也会权衡自己将来是否要选择科研道路,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
尽管大量博士生找不到合适的科研或教学岗位,但美国政府领导层、学术领袖仍然认为,美国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要加大科学家的培养和支持力度。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5年发表的报告《迎击风暴:为了更辉煌的经济未来而激活并调动美国》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应该大力鼓励学生攻读理工科,并建议要为攻读理工科的学生设立额外的工作岗位。此外,这份有影响力的报告还建议加大对物理学科的资助。
美国国会采纳了这些建议,并且在今年8月通过法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源部自然科学办公室和其他物理学有关的资助资金预算增加了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