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海外概况 > 美国概况
《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揭示年轻人不爱搞科研
2007-11-13  中国教育报  叶菊艳 编译

字体大小:

  岗位少 培养体制需面对现实

  美国《自然》杂志在讨论目前博士生培养问题时,使用了“契约奴隶状态”一词来形容目前无法找到合适科研岗位的研究生,认为“过多的研究生院培养出了过多的学生,却只有少数能够在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好的发展前途”。

  这种说法并不陌生。1998年,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时任美国国家研究协会委员会主席的雪莉·提格曼曾率领一个研究小组,专门就生命科学领域的年轻科研人员进行过调查。该研究小组发现,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过度供给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整体发展,但这种发展却是不可持续的。该研究的结论认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太多,应该加以控制。当时,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即引来了科学界的一片谴责。

  现在,美国各大学却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一些大学已经开始了改革,布朗大学今年生物医学专业的博士生录取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0%,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博士生招生人数则比去年减少了12%。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也缩减了研究生的培养经费,将更多经费用于科学研究。

  一些专家指出,美国博士生面临困境的根源在于美国的科研人员培养体制。最近几十年来,一个由多学科科学精英组成的“蓝带研究小组”一直建议大学应该改革博士培养体制,他们认为,由于现在许多博士毕业生无法在学术研究领域就业,培养科学领域的博士生时应该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更加广博,以使他们能够适应学术领域内外的各种工作,同时建议缩减博士生培养项目和一些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数目。

  实际上,早在1947年,美国化学学会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博士生培养改革建议,如要改进对博士的指导、避免过窄的专业化、要培养学生能够到工业领域就业。

  由佩尤慈善信托基金资助的“重塑博士”研究项目,对450名在读博士生和高校有关博士聘任的人事负责人进行了访谈。该研究小组同样呼吁,学校应该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加强对研究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给研究生提供就业面更广的训练,等等。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在美国84所院系试点实践了这些建议,在这个项目中,参与的院系可以互相交流,并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发展方向。参与该项目的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科研副校长乔治·沃尔克表示,大学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的不同工作,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在他看来,这种灵活和迁移的能力是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编译自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疫情如何影响美国高等教育?
· 美国高等教育、数字鸿沟和分裂的互联网
· 美国高等教育:“常春藤”之外有名校
· 美国高等教育的印象和思考:宽进严出与玩命学习
· 美大学校长致信美国务院抗议签发关于孔子学院的公告
· 教育纪实:内地民族班走过60年
· 上海: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红红火火开展
· 是什么让我们对教育如此焦虑,有解吗?(二)
· 孩子成绩急不得,卷也没有用,循序渐进才有效
· 教育要以国计为重,民生为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