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德国设立青年教授席位吸引人才
■闫瑾 刘京辉
德国以高水准的科研和技术著称于世。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2006年,德国申请和授予专利的数量均居欧洲第一。德国能够保持科技大国地位,除了其保证充足的研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
从“娃娃”抓起
在德国,中、小学精英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由各州主管。联邦政府则主要通过提供研究项目和开展全国性的各种竞赛,来支持各州的英才政策。
德国联邦“青年研究竞赛”是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赛事,迄今已有40余年历史,共有15万青少年参加了比赛。2007年举行的第42届联邦“青年研究竞赛”共有109个研究项目和190名学生参加,申报项目涉及设计制作、生物、化学、数学/信息科学、地理和太空学、物理和技术等领域。此外还有“纳米后备人才竞赛”、“联邦环境竞赛”、“联邦信息竞赛”,等等。
这些竞赛大大激发了德国青少年从小参与科技发明和创新的积极性。
成立英才资助机构
德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大学英才资助机构,为在校优秀大学生和青年学者提供奖学金。这是德国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一项核心政策,也是造就高质量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2006年,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共提供资金8770万欧元。它们均按照统一的原则,以奖学金、家庭补贴、国外补贴、书费等方式发放。资助对象皆为在校大学生和博士生。
高校外的科研机构,如德意志研究联合会、马普协会、霍尔姆兹研究联合会等,也是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重要阵地。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这些校外科研机构建立了一系列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例如:
研究奖学金。资助优秀青年学者在德国境内外从事专题研究,最长资助时间为2年。
特殊研究领域的青年研究小组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使青年学者在一定期限内在某个特殊研究领域具备独立研究能力。
艾米·诺特计划。该计划帮助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通过自己亲自领导青年研究小组,积累研究能力,以具备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争取教授资格,尽早开启独立科学研究之门。资助期限一般为5年。
海森贝格计划。该计划主要资助已获得教授资格的杰出青年学者从事科学研究。资助期最长为5年。
设立青年教授席位
德国联邦政府设立青年科研岗位和青年教授席位,为青年学者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青年科研岗位设立于2000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柏林-勃兰登堡州科学院和德国莱奥波蒂纳自然科学院为促进科研后备人才发展而设立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拨专款,对象为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每年选拔10名新成员,每人每年可获得25600欧元的研究资金,用于独立开展研究项目,成员资格最长为5年。
青年教授席位设立于2002年,是一种替代原有教授资格考试、申请终身教授的新途径,目的在于让青年学者能够尽早开始独立教学、科研和指导博士生。青年教授期满后可申请终身教授。目前,在德国65所高校中共有786名青年教授任职。据调查,91%的人对青年教授席位的设置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作者单位: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