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1969年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科。1991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I》,以《同桌的你》获当年度几乎所有流行音乐奖之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1995年以《恋恋风尘》、《蕾》等歌曲获得当年各种金曲词曲奖。199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1997、1998年完成小说《写在墙上的脸》、剧本《那时花开》等许多文字。2000年3月底出版小说《写在墙上的脸》。
没有选择
记:你这么敏感的人怎么会去学理工呢?
高:我学理工就是我学习好,当时本科的时候,电影学院才200多分就招了,我考六百多分,我得上仨电影学院(笑)。以后才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什么。上大学以后,你开始发现一些灯塔在远处,比如顾城、北岛、罗大佑、崔健……当你发现这些灯塔的时候再也不会那么不坚定,我就退学了。那时就是学习好,就得上清华,再说我们家都是清华,我就没道理不上清华,我企图上别的大学,比如浙江大学,被我们家给“严厉”地制止了。其实也不是严厉,我们家是比较民主的家庭,世代都是留洋的大知识分子,所以都是很西化的,给我两条路选择,一条是西方道路,就是你自己选择,你自己选择就自己供自己上大学,一条是东方道路,我们替你选大学,供你读完大学。那我怎么供自己读大学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找一份临时工都得开四个证明。这种选择等于没得选择,所以只有东方道路读清华。我从小在这学校长大,我就知道那学校美女少,不是我向往的地方。我知道浙江大学山清水秀,美女如云。
记:18岁的时候心里没方向,这个有方向。
高:这个是本能。每个人都不用灯塔的召唤。(笑)
记:那后来还是去了电影学院。
高:去电影学院是西方的方式,自己养活自己了。我们家永远是这样,你能自己养活自己,自己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