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在这个课题组里,平庸守旧不受欢迎,大胆尝试、勇敢创新能赢来掌声。虽然参加这个课题实验既没补助也无助于升职,可越来越多的老师们被吸引进“尊重教育”课题组,而且被焕发出压抑不住的创造力。
11月24日至26日,这个已经开展了八年的实验课题吸引了全国19个省市区的老师们来到北京观摩、研讨。来宾们在“尊重教育”实验校的班会上看到了好多“出格”的事儿,从“尊重教育”实验组老师的嘴里听到了好多“犯忌”的话。来宾们兴奋地议论纷纷,好话坏话全有。但是,人们无法否认的是,“尊重教育”是一个激发教师创新的尝试,而教育改革最需要的正是教师们的创造力。如果老师不缺少创造力,还愁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吗?
■为学生的质疑精神请命的老师
付继军是大甜水井小学的语文老师。有一篇叫做《海滨仲夏夜》的课文他上学的时候学过,现在他又教他的学生。那可是大作家峻青写的。他从来没想过大作家也会出错。当他的学生穆晨晨举起手来说:“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写的有问题,傍晚的时候怎么会有启明星呢?”他一下愣了。但他仍然鼓励了穆晨晨,并动员全班同学回去查找资料证实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查来的答案很明确:夜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叫长庚星,日出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叫启明星,它们是金星的不同叫法。孩子们的质疑击倒了大作家、编语文书的专家和他们的老师。他还鼓励穆晨晨向有关专家反映。这学期开学不久,他的学生们发现,新的六年级语文书里把峻青的错误改过来了。但是已经升入初一的穆晨晨也告诉他,初一语文书里的《海滨仲夏夜》还没改过来,他要继续质疑。
付继军老师认为,从这次语文课本纠错和再纠错中,有很多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东西。他反思自己从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小学的时候他的老师让用“沿”字组词,不想落入俗套的他组了个“沿革”,老师给打了个大红叉,旁边写了个“严格”,还训了他一顿。从此,付继军成了一个不敢提问的人。
所幸,他比他的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他的学生才没有被压制。
付继军老师在11月24日“尊重教育”观摩大会的发言中为学生请命:鼓励学生质疑,解放每一个孩子的头脑。他说他有一个梦想,希望老师们培养的学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永远的问号。
■允许学生迟到不必喊报告的老师
郝月双老师是22中初二的政治老师,去年才毕业开始当老师。对于学生迟到必须喊报告经过老师允许才能进教室有自己的想法。不声不响地,她就开始向习惯挑战了。
从上学期开始,她对她教的五个班的学生宣布:凡是上我的课,迟到了不必喊报告,推门安静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就行了。
她认为喊报告有几个弊病。第一,胆子小的同学往往在门外站很长时间,有的同学甚至因为不愿意喊报告,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进教室,迟到了索性就放弃一堂课。第二,学生的“报告”和老师的“请进”都必须足够大声,对于自己班级和旁边班级的教学都是避免不了的干扰。为了惩罚一个迟到的学生而影响很多人,不太划算。
实行了这个免于报告的“政策”后,郝老师发现她的课上迟到的人并没有增加。那些静悄悄走进教室的迟到学生都会从她那里得到一个责备的眼神,老老实实赶紧坐下听课。而且下课时都会给她一个说法。她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学生们开始喜欢上她的课了,说她的课让他们心里轻松。
■拿着放大镜找学生优点的老师
65中初二(1)班的李春英老师让她班上的学生记录她一天里发表的表扬和批评,结果她自己吃了一惊:十五条批评,五条表扬。她想,如果学生换成我,整天坐在这样气氛的班级里,我能有劲头吗?于是,她开始每天细细地寻找学生们身上的优点,并且给全班同学规定了一个任务,每天讲出三件你发现的好人好事,哪怕是一点一滴。
从此,值周班长写班日志时表扬多了。李老师说,让大家发现别人的优点的同时,也就教育了他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