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18岁/做一个大人/肩负起成年的责任/用信心对自己负责/用诚心对他人负责/用爱心对家庭负责/用热心对社会负责/用赤心对国家负责……坦荡处世,真善待人……
在人大附中,我经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因为在这个青春的海洋里,几乎每一天都有激动人心的发现和创造。
秋天等不及了,悄悄间,一阵风吹黄了叶子,凋了,落了。
冬天等不及了,一夜间,一场雪湮没了暖色,白了,灰了。
童年等不及了,转眼间,一扇门拦住了幼稚,走了,没了。
青春等不及了,刹那间,一篇誓言表达了决心,大了,懂了。
这是高三学生沈迪侪《写在18岁》一文中的开篇语。它让我想起了那个动人心弦的日子。
2003年暑期刚过,开学不久,高三年级组长王小欣来找我,说学生们提出要自己搞一个成人仪式,集体过18岁生日,问学校允许不允许。其实,我知道,在孩子们即将成人的时候搞一个仪式是非常有意义的,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责任。而这一届学生在高二后半学期曾经受“非典”影响停了课,基础本来就打得不扎实,现在高考提前了一个月,时间非常紧,学生们刚刚进入学习状态,搞这么一个全年级的大型活动会不会让他们心浮气躁,影响学习呢?高考可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大事啊!这一连串想法在我头脑里闪过,但是,学生的要求应该尊重,何况,这是个让学生展示个性、进行成长教育的机会,我应该支持。考虑了一下,我对小王说:“尊重学生的意见吧,活动可以搞,但你们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分寸,不能干扰正常学习。”
没几天,王小欣又找到我,“校长,学生们要自己策划,自己主持这次活动,他们希望您能参加,给他们讲话,而且……”她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学生还要求您准备一张18岁时的照片。”我笑着问:“这些孩子,要我18岁的照片干什么?我还不知道有没有呢。”“我也不知道,他们保密呢。您就给找找吧!”她笑着走了出去。
这下可给我出了难题。我18岁时根本没有照片,可这是孩子们别出心裁的策划,我一定得支持他们,最后想办法找到了一张年轻时的照片,翻拍后交给了学生。这是学生们自己创意的活动,这又是他们成人的纪念日,作为校长,我该给他们的活动添一把柴,加一把火。成人仪式前一天晚上,我想到明天学生们还要我讲话,我该对他们说些什么?怎样能给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晚上10点多了,我突发灵感,想到把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和人大附中的校训结合起来送给学生。为了让这两个校训和谐对称,我又精心添加了“健康、诚信、自信”三个词语。然后,立即打电话给电教室的白老师,要他们给我做成醒目的大幅横标并叮嘱说:“你们一定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看到,等明天成人仪式我讲到最后时,你们再突然把横幅打出来。”
那一天是11月19日,下午4点。我按照学生的通知,提前来到综合楼四层会议厅,一进门,看到前方舞台上已挂好醒目的横标——“人大附中2003—2004届成人仪式”,会议厅后面入口处用绿色的松枝装点着门楣,上面是三个红色的大字“成人门”。
看着600多名学生身穿整齐的校服,有说有笑,兴高采烈地进入会场,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好奇。此刻,我的心情竟有些和孩子们相同的新奇,因为那些小组织者们同样也没有把仪式的内容和程序告诉我。现在,谜底就要揭晓了。转眼看看周围,年级组长王小欣穿了一件金色的唐装,胸前还别了一朵紫色的鲜花,惯于严肃的面容被新装和笑容映衬得年轻漂亮了许多;新老两位政教主任也坐在我旁边,穿戴得整整齐齐;再看年级组的老师和各位班主任,更是面露喜气,着意打扮。放眼会场的最后,虽然看不清楚,但我知道还有一个同我们一样,也许比我们更兴奋的人群,那就是孩子们的家长。此刻,置身这个会场,我相信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走进人大附中而感到庆幸,也会为自己的孩子能这样度过人生的18岁感到骄傲。这是一个隆重的生日庆典,这是人生中一个难忘的时刻,无论对我,对我的同事,还是对学生,对他们的家长。
待全体就座几分钟后,灯忽然灭了,会场昏黑一片,我坐在前排学生们指定的座位上,心情竟有几分莫名的紧张,不知道他们会搞什么名堂。刚刚喧闹的会场瞬间转为一片寂静。忽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打破了寂静,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照片。接着,屏幕上的娃娃会爬了,他在蹒跚学步,能骑三轮小自行车了,背上书包上学了。然后,戴红领巾的少年变成了身穿人大附中校服的青年。这时,会场上忽然迸发出一片欢笑,并不时地叫着同一个男生名字。我知道,照片上的孩子一定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孩子们都认出了他。“真是有趣,多么聪明的孩子!”我被这奇妙的创意所打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猜想着下面还会出现什么。接着,出现了布娃娃,变形金刚、汽车模型、拼插积木……都是孩子们儿时喜爱的玩具,每一个画面,都会引出台下的一阵欢呼,一片欢笑。坐在我旁边的王小欣显然也被感染了,得意地对我说:“看!我们学生怎么样,多有创意!”我已顾不得理她,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忽然,大屏幕上打出了我年轻时的照片,主持人说:
“同学们,猜一猜这个漂亮的女孩是谁?”
我听到底下一片叽叽喳喳的猜测声,不知从哪儿传出一声“刘校长!”接着便是热烈的应和,“女校长18一枝花……”
主持人的解说已被一片欢呼和掌声淹没。接下去,是年级里许多老师18岁时的照片展示,每一张照片都能引出一阵轰动,而每幅18岁的照片之后的老师们的近照,都会引出满场的欢呼和掌声。我相信看到老师们昔日青春美丽的容颜,孩子们会真切地体会出什么叫“生命匆匆,年华似水”,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看到老师们今日眼角的皱纹,面容的沧桑,他们会理解什么叫“耕耘和奉献”。
在展示了教师的26张照片之后,13位老师登场了,他们每人只说了一句话,却激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