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代”应担当起育儿主角
有教育专家称,隔代教育正造就大量城市“留守儿童”,“独二代”看似正享受着“4+2”的更多人疼爱,其实由于父母最直接养育和教育的减少、隔代托管教育的增多,“独二代”恐将比“独一代”更“独”。因此,即便“独一代”再忙,也要担当起育儿的主角。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在教育孩子上两代人出现分歧,年轻父母应该抓住老人“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契机,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改变现状。她说,年轻的父母有义务把科学的教育理念普及给孩子身边所有的人,特别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老人。激活孩子自立自理的主动性、激活祖父母对教育的热情和他们潜在的教育资源。在这方面年轻人要花点心思,比如可以先说通家里的一位老人,利用了“老人和老人更容易达成共识”的特点,为传递自己的观点找到了一个桥梁。
鲁杰认为,隔代教育既然不可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年轻父母应在化解两代人的育儿冲突方面唱主角,孩子是自己的,教育孩子理应是自己的责任。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学习做父母方面要“奋斗不息”,掌握新东西;通过看书、上网、到家长学校学习、和家人交流等手段,真正理解孩子、理解老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老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此,在孩子面前全家人就不难发出“同一种声音”了。她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参与得越多,就越容易“遥控”祖父母,老人也就越能心甘情愿地配合年轻人,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
同时,作为聪明的祖辈,应该帮助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多交流、多沟通。“聪明的祖辈应多提醒子女,多久没带孩子出去玩了,多久没跟孩子谈过心了,督促子女常跟孩子互动。”祖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客观规律,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需要家长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如2~4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5~6岁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和伙伴交往,7~10岁,学习生涯开始阶段,家长可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兴趣,培养特长,个性健康发展,为智力飞跃作准备等。
父母的亲子教育好比母乳喂养,祖辈教育则是辅助的人工喂养。祖辈在对第三代养育中合理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不错位、不越位,擅用其长,以避其短,将两代人的两种教育优势互补,才能使孩子受益。(记者 陈若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