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教学研究
对减少高三历史复习课中"高耗低效"现象的思考
2011-06-24    曹卫东

字体大小:

  兼评朝阳区东方德才学校张泓老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高中历史教研员  曹卫东

  “有效教学”是在目前高三复习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有效”的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具体来说还包含高效还是低效。在现实的教学一线中,我们看到了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存在着一些效益偏低的问题。我们看到高三历史教师的疲惫,感受到了他们承受的高负荷的压力。但在冷静的反思我们自身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大量的“高耗低效”的现象,这是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面对着“高耗低效”,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重新认识“有效”。从百度对“效”基本字义的解释中①摹仿:效法、仿效②功用,成果:效果、成效、功效、效益、效率③尽、致:效力。可见在“效”字的基本含义中我们可以引申理解为包含着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形态);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对教学材料的运用的态度;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等诸多问题。

  一、对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形态)的反思

  现象一:高三历史教师给学生10分钟时间看书,而后教师争求学生意见,是否有看不懂的地方,所用时间又为10分钟。这种做法似乎是非常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的尊重学生的自然属性,但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甚至于字的读音成为教师的“卖点”。教师确实做了较为充实的准备,不仅准备了历史学科知识,同时还涉猎了地理、政治、语文等相关学科,但学生问题的分散与浅层次,及教室内的谈论声与自由欢快的气氛,构成一节“低效”高三历史复习课,是比较典型的“高耗低效”课。

  现象二:高三历史教师给学生10分钟做十几道选择题,而后学生对照答案,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游走于课堂,争求学生意见。教师认为通过巡视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真实性信息,可以直接掌握试题差错的分布情况。而后由学生集体讨论对试题的意见,如果对试题及答案无质疑的话,则该题通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问题的分析、归纳的过程,缺乏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矫正、回授的措施。本课基本上也是一节“低效”高三历史复习课。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这两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的反思。在“效”基本字义第一种的解释中摹仿(效法、仿效),到底其中的主语与宾语是谁?在对“有效教学”的基本解释中提到:有效教学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在这里,深度挖掘中就存在着“谁”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尤其要注意的是首先得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这才是达到有效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见百度百科对有效教学的解释)倾听与感受,应该是学生历史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但在高三紧张的复习进程中,竟然出现了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历史教师的“主旋律”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对高三历史复习课中教师教学时间做出了如下的规定:“开课讲述8分钟,临下课讲述8分钟,中间由学生练习”。这是一种完全无视历史学科特点、无视高三历史复习课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强行干扰正常教学的现象。

  我们常说备考就是要立足“考情”“学情”,面向考情定方向,针对学情定策略。在这两个“定”中的主语是谁?我们说要实现以“学情”达到“考情”的要求,在二者之间的关键推动者是教师。所以在“有效教学”中对高三历史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历史教师首先要正确理会把握教育教学思想、要研究把握《考试大纲》的精神、明确高考考查的目标﹑内容和能力要求,把握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要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要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实施和实现有效的教学评价。这些所有的“有效”中,都明确的告诉我们教师的“有效”,才能引导学生的“摹仿”。

  朝阳区十七中学苏学会老师讲述“亚洲民主革命先驱”一课时,开课之际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涉及的考点为“甘地、凯末尔”。从考点表述上仅5个字,而后教师展示相关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了解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在教师的有意引领下,学生开始“效仿”。学生自行将课标要求明确化,通过对行为动词的区分,知道了哪些为罗列历史事件、了解历史现象,哪些是着重的分析理解。对内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具体的了解,学生在对知识掌握、运用上有明确的方向和定位。

  朝阳区东方德才学校张泓老师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节中选编的两段材料

  材料一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被称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加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材料二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这两段材料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按图索骥找到了:电子计算机诞生、互联网的产生;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与冷战的关系;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等相关内容。

  随后,教师又给予了充实:“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十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学生将上述两段材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通过这两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师正确理会把握课标、教师的先期的有效的资源的储备、选择与整合,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摹仿与效法中,达到了有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学科特点、学生状况),确定好适当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举行研讨会
· 实验为何与课堂教学渐行渐远
· 初中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
· [来稿]语文教学-表演进入课堂 提高学生素养
· [来稿]实施有效对话 鲜活语文课堂
· [来稿]语文教学-追问,击起课堂千层浪
· 四川宜宾:决胜课堂做到“四问、两精、三查”
· 职校教师处理教材方法:过滤、还原与重构
· 许嘉璐: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及教学研究需要革命
· [来稿]巧用农远资源 激活语文课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