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办好学前教育”。由十七大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到十八大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两个字的差别,意味着学前教育不仅仅要积极发展,提高普及程度,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还要办出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有质量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有一章谈学前教育。这一章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教育规划纲要公布后不久,国务院就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学前教育的问题。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2012年,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于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只有办出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办好学前教育
过早地让孩子学这学那,会扼杀孩子玩的天性,容易造成孩子教育上的营养不良,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指南》从5个方面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五个维度: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3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提出了87条教育建议。《指南》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第二个特点是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第三个特点是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尊重儿童自己学习的方式,帮助他,指导他,而不是强迫他。
第四个特点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第五个特点是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如果幼儿园要求一套,家长要求另外一套,儿童就会在矛盾当中生活,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