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提起获得挑战杯的大奖,王坚和孔颖依然掩饰不住地兴奋。
由清一色公办高校垄断了12年共六届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在2001年9月举行的第七届赛事上,闯进了两名民办高校的学子———王坚和孔颖。他们两人不仅双双闯入决赛圈,最终竟都捧回了大奖。
这两名选手来自同一个城市的同一所民办学校———西安外事学院。
王坚和孔颖的喜悦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得奖,而是他们代表了全国1000多所民办高校的上百万名学子。
王坚是西安外事学院97计算机应用本科班的学生。他参赛的作品是《远程电话信息查询及动态页面显示系统》,属于科技发明制作B类。参加挑战杯决赛时,他坚信:“只要是好的作品都可以拿出去比,不论它来自哪里。”他深信自己所代表的西安外事学院的“民办”身份并不会影响个人的比赛成绩,因为毕竟“挑战杯”比的是作品,而非作者。
因此,从9月18日起,王坚便在西安交大体育馆———“挑战杯”参赛作品展示现场———西安外事学院展台的电脑前一直忙活着。他的左邻右舍全是有“天之骄子”之称的公办高校的参赛选手。令王坚料想不到的是,民办外事学院的展位却显得格外热闹,记者来的最多,参观的人也络绎不绝。
到了23日,竞赛结果公布了,王坚的作品荣获三等奖。尽管王坚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自己的成绩不很理想、不很满意。但是,就是他这“不很理想”的成绩,与本院另一位选手孔颖同学同样“不很满意”的成绩,却使竞赛组委会、广大参会代表及关注大赛的社会各界人士吃惊不小。
在本届“挑战杯”上获奖的西安外事学院计应9906班的孔颖同学,是河南信阳籍学生。1999年以512分的高考成绩被公办的信阳师范学院录取。可是,孔颖并没有去信阳师院报到,而是西出潼关来到陕西,选择了民办的西安外事学院作为实现自己大学梦想的地方。
孔颖一入学,就当选班长。
孔颖的家乡在信阳农村,那里是他最最熟悉的地方。半年的大学阅历,就使他长了一双慧眼。2000年寒假期间,孔颖回家过大年,家乡的贫困一下子揪住了他的心。返校后,他递交了一份厚重的社会调查报告《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非经济因素的调查与分析》,3个月后,这件作品便在第七届“挑战杯”陕西赛区预赛中,荣获二等奖。时隔半年,孔颖再创佳绩,9月,他的论文《对大学生塑造自我形象的调查和分析》在全国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9月23日晚,在第七届“挑战杯”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当西安外事学院这所本届杯赛上独一无二的民办高校参与者,以两件作品入围决赛两件作品全部获奖的优异成绩站在领奖台上时,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高校参赛代表无不为之喝彩和欢呼,西安外事学院一时间成为大赛圈内人士和众媒体记者瞩目的焦点。
那些资历和经验都十分老到的公办院校不得不用全新的目光去打量对面走过来的这一“挑战杯”的“挑战者”,同时也是公办高校自己的“挑战者”。人们惊叹:民办高校在创新教育等诸多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水准,可以与公办高校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实力的展示和较量了。
众多的民办高校也为此感到振奋,因为该校为1.2万所民办高校赢得了竞争的空间。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国内著名大学和新闻单位联合发起,在国家教育部支持下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自198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但前几届“挑战杯”均忽视了一个正在崛起的群体———民办高校。而没有民办高校的参与,“挑战杯”是不完整的。所以,当第七届“挑战杯”竞赛还在筹备阶段,吸纳民办高校参与就成了重要的课题之一。经过激烈竞争,西安外事学院成为本届“挑战杯”发起单位之一,并最终成为民办高校中惟一入围决赛、惟一拿到杯赛大奖的学校。从此,“挑战杯”由公办高校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中国的民办高校大大方方地走向创新教育的前台。
正是基于对民办高校重新审视的必要,9月20日,包括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的党委书记或校长在内的第七届“挑战杯”组委会成员满怀兴奋和好奇,专程赴西安外事学院实地考察。西安外事学院展现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簇新齐整的教学大楼,宽广的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温馨而洁净的学生公寓,湖光山色的校园环境,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清新和绚烂,是“只争朝夕”的追赶,是“创新理念、创新教育、创新管理”的朝气蓬勃,是“内引外联、面向世界”的开阔襟怀和现代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宫辉对外事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庆如讲,过去,我们忽视了你们的存在,今后,我们双方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合作和交流。而团中央一位负责人则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民办高校参与“挑战杯”,参与共青团工作。
王坚和孔颖有理由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