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研修学院院长张士元这几天正忙着四处发放“征婚启事”: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研修学院,现征求国内外联合办学单位。意向如下:控股经营,合资经营,项目经营,委托代培……
该学院是由北京生物高技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生物保健集团等10多家企业支持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今年在校生人数达到800人,在众多民办高校中日子也算过得去。但作为院长,张士元一直为学校发展苦恼:现在学校不但要面对公办大学、民办大学的竞争,还要面临国际教育资本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竞争。竞争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而生物研修学院虽然名为“生物研修”,但所学专业竟然没有一门和生物沾边,因为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中都没设此类专业。“以‘生物’命名只能说有未来的优势,但学校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特色,要生存都越来越难,更不用说发展了。”张士元说,民办学校要发展,说到底还是一个资金问题、实力问题。解决资金问题有几种办法,一是校校联合,凡有基础、有规模、有质量的民办高校,都可以自愿联合,优势互补,向正规化发展。二是校企联合,凡愿意在教育事业上投资的公司、企业,与生存困难的民办高校联合,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发展民办教育,从而解决资金问题;或是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形成良性循环,以解决学校、企业的共同发展。
应该说,民办学校是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教育机构,也是面临教育市场的剧烈变动,最主动要求“武装强大”自己的群体。一些民办教育机构正在合并、联合和重组,以应对国外大型教育集团的挑战。
南洋发展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民办教育产业集团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旗下拥有9所学校,学生达两万多人,教师3000多人,在民办教育领域占有人才、信息、规模、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并创出了“南洋教育”的品牌。但今年9月,南洋进行了重组,与北京佳联教育投资管理公司合并成立南洋发展集团。“南洋”是经历了“增长的痛苦”之后才有此一举的。中国的民办教育实际是在一个不成熟的产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成长起来,具有“先天性营养不良”:规模普遍偏小,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办学条件落后,缺乏现代企业和产业管理经验,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后劲不足。在投资建校和滚动发展中,“南洋”逐渐感受到了投资的压力,迫切感到教育产业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也敏感地觉察到了资本市场对进入教育领域的犹豫不决和跃跃欲试。
佳联公司就是其中一个。佳联教育投资管理公司具有海外背景,1999年开始投资国内教育。尽管实力不俗,但在中国教育产业界的影响却很小。南洋教育投资集团董事长任靖玺说:“经过快速发展之后,南洋需要强大的融资渠道支持,佳联在海外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融资渠道,有其国际化的产业模式和在民办教育领域的成功尝试,这使我们更容易达成共识,也更容易优势互补。”
在民办教育界,“南洋”的重组和转型也许不仅仅是一个办学机构命运的变化,更标志着对教育产业发展模式的突破和教育产业发展方向的示范。对教育产业而言,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也许将带来整个产业的巨变,教育产业利用资本市场,一是拓宽了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投入;二是可以利用资本这只无形的手,改善教育产业结构和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资产重组,从而改变整个教育产业的资本结构。“现在的教育市场,只要是放开的,都可以看到国外资本。但要想‘与狼共舞’,自己首先要变成‘狼’。”北京腾图天地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宏伟说,只有在最短时间内发展壮大自己,才能防止产业风险。
腾图集团出版社引进了欧洲100多种教育方面的优秀产品,包括科学、地理等方面,制成光盘销售;与美国RIVERDEEP公司合作,引进全部教学软件,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目前它又和加拿大最大的培训中心CET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推进语言、计算机和双语教师等方面的培训。对双方的合作,付宏伟很有信心:“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很多东西可以是你的,但必须通过我来操作,所以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面对中国教育市场的重新洗牌,已经习惯在市场中游泳的民办学校、文教公司率先迈出了一步。或内部联合,或外部联合,在联合中寻求发展。
该放开的不能不放开,要保护的当然得保护。除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面对WTO,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会发挥作用。
|